以“牛”自喻的名人
春秋时孔子的门生司马牛(名耕)是最早一个以“牛”自喻的人。他立志自己要像牛那样不辞辛苦,勤于劳作躬耕而有所得,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子牛”。后来他果然学有建树成为孔子的七十二个得意门生之一。宋代名将李纲官至宰相,力主抗金、虽遭馋受贬,但仍忧国忧民。曾自喻“病牛”抒发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他曾作《病牛》诗:“耕犁千角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以人喻牛,表达了自己人生的坎坷与艰辛。
鲁迅曾说:“我好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和血”。又在《自嘲》诗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牛那种不求索取,毕生奉献的高风亮节,正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齐白石以耕砚牛自喻,他一生也就像老牛一样,不论早年做木工,还是后来成名画家、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特别是在绘画艺术上他把自己做书画调配颜墨的砚台当作田地、并不惜倾注心血奋力躬耕、终于艺惊天下、成就辉煌。
老革命家谢觉哉写过一首“牛”诗:“六十年来似流水、耕田服贾遍神州、牛心未改牛颜改、待我归来看铁牛”。表达了一位革命家忠于党、终于祖国人民,甘为革命奔波效力、不辞艰辛、任劳任怨的崇高精神品质。
老革命家王若飞也非常喜欢牛,他曾经说;“对敌人我们像猛虎、对人民来说我们就是一头牛。”并多次宣称共产党人要甘为人民大众的“老黄牛”。 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牛是比较崇尚,如今是市场经济社会,老黄牛的精神该不该有呢?我们大家不妨谈论一下:
老黄牛吃的草,挤出来的是奶,老黄牛是,鞭子不打奋蹄扬,一个劲的干,而且是默默无闻的。
现今社会,有老黄牛精神的人,如果领导的眼睛不瞎的话,是可以发扬的,但是,现在也是有不少人,把有老黄牛精神的人,当做二百五,所以有老黄牛精神的人是吃亏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世人如果皆为孺子牛社会文明更上一层楼 牛吃的是草 挤的是奶 干的是活
为人类服务一生 到头来还是让人宰杀吃肉了。难道牛的一生就是奉献吗? 什么人也是喜欢埋头苦干的!吃亏是暂时的。路遥知马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