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井陉县南障城镇临近山西的地方,有一座小山村,它的名字叫吕家村,这座村庄隐藏在大山的深处,风光秀丽,民风淳朴。实际上,这座村庄还埋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7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曾经带着部队来到这里,指挥了一场痛击日寇的战斗。那场战斗击毙了100多名日军,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给气焰嚣张的侵华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在我党我军的抗战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现在,村子里依然完好地保存着当年的指挥部旧址。
从井陉县城沿一条弯弯曲曲的水泥公路向西,半个小时后就会到达这个名叫吕家村的美丽山村。村庄建在一座大山的山坡上,房屋高低错落,有些很古旧,凝聚着历史的沧桑,有些很新潮,流露着现代的气息。村庄静卧在绵绵群山中,神秘而安详。
村口,一棵百岁古槐新枝茂叶,一群顽童于树下阴凉嬉戏。透过老树枝桠,灰瓦青砖的明清老院显露其间,背依满山苍翠,高低错落有致。乡民说,在500多年漫长的岁月中,由于吕家村四面环山,位置偏僻,与外世隔绝,所以村里的古风古貌,至今保存完整。
拾级青石古道,顽石已经磨得溜光圆滑,手指抚过石墙、石磨、石臼、石凳,感受一份太行特有的坚固与清凉,而那些风雨沧桑后的百年宅院,一一闪现在观者眼前。
这些明清老院并无显赫的背景,小村落在历史的隧洞里慢悠悠地穿行,演绎自己的脉络。山中多石,而村有巧匠,遂凿石为砖,燧土作瓦,锯木成梁,建立属于自家的宅院,长久而来,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吕考勤院、绣楼院、吕玉峰宅院、吕栓科宅院、福寿古宅和新院八处明清老院得以保存。
庚子战备防御洞 清朝末年,法德联军进军山西,清军将领刘光才为防止法德联军的进攻而修建的,与同时修建的战备长墙是微水东天门防御工事的延续,属第二道防御工事。防御洞在村西楸树坡山腰上,
贯山而过,洞长60多米,直径2米,洞内崎岖盘旋,因势就形,宽敞处能容十数人,狭隘处仅容一人猫腰而过。站在东洞口,动宾山巍峨雄姿一览无余;站在西洞口,脚下是百丈深崖,稍一不慎就有失足的危险,视野极为开阔,吕家村西的小梁江村和从西而来的蜿蜒公路一览无余。
庚子备战长墙 属庚子年抗击法德联军的第二道防御工事。村南、村北都有,如左膀右臂一样把整个村子环抱起来。南坡的一段保存较为完好,通体高约2米,1米,长200余米,长墙北面山石裸露,南面却是柏林高耸,草木丰茂。沿着长墙向上攀爬,可直达深沟寨垴。战备防御洞、长墙在抗击日寇侵略、解放战争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深沟寨垴 在吕家村对面,海拔920米,山势高耸入云,两翼环抱吕家村落,紧紧犹如一副巨大屏风。顺战备长墙攀援而上,到最高处就是寨垴,寨垴四壁悬崖,顶端却是方圆十亩的平地,有围墙环绕,松柏茂盛。旧时为村民躲避兵荒马乱的天然壁垒。站在寨垴俯瞰,太行山脉连绵起伏,奔走于脚下,蒋家、支沙口、流沙硼、大小梁江村舍俨然,回护错落。北望,依稀听得见县城火车鸣笛的长鸣声,南与骆驼岩遥相呼应,东达甘陶河水,西接三晋平原,绵延四十里的甘草沟尽收眼底,是游者、文人观光游览、畅怀吟啸的绝佳去处。
洞宾山 在深沟寨垴的北翼,相传吕洞宾在此山中修仙布道,所以被取名为洞宾山。山腰际游天然山洞,钟乳石咬牙交错,深不可测,据当地老人说,洞宾山是座空山,在西边洞口燃火,在东边山腰洞口就有轻烟袅袅飞出,但是由于洞内地形复杂,狭小处仅容一人匍匐而过,所以至今无人深入勘探过。其中溶洞有:蝙蝠洞、无底洞、玉龙洞、格子岩、洞内景色千姿百态,。蝙蝠洞蝙蝠成群飞舞,倒钟乳石壮观惊人;无底洞深有数丈,灯光打下不见底,是一个神秘洞穴;鸽子岩,通过悬空云梯,进入鸽子岩,洞内熔岩千姿百态,坐落在悬崖峭壁上,是最险要、最开阔、最美丽的自然岩洞。鸽子岩上方是悬空台,险要,惊奇;旁边是悬空桥,足下千尺,英姿不凡;又有千斤顶,一块方石能承受数吨巨石的压力,站在山腰栈道上,可观山川村落,可看土地良田,可观山寨峡谷。
老孟,有没有片子传上来让俺欣赏欣赏!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