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3-3-12 16:43
本帖最后由 天津子牙河老韩 于 2013-3-15 21:59 编辑
娄永涛夫妇(子牙老娄)和高姐也都是游泳和骑行的爱好者,俩人多次到全国各地骑游。这次老娄出行,他(她)们的孙伙计由高姐照看,高姐牺牲了自己,高姿态啊! 13-海南骑行 007.jpg (128.85 KB, 下载次数: 0)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303/12/1042214cidxzilbl5ccmmd.jpg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3-3-12 16:45
本帖最后由 天津子牙河老韩 于 2013-3-15 21:59 编辑
毛振福夫妇(海一龙)为了照看孙子在美国住了近一年,回国后继续带孩子。毛夫人(张姐)也是游泳爱好者,又是柔力球的高手。这次其大力支持毛大夫的海南骑游,是一对好夫妻啊! 13-庆三八小运会 018.jpg (126.54 KB, 下载次数: 0)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303/12/105253kvnzrzhv6hwln64l.jpg 13-海南骑行 010.jpg (127.5 KB, 下载次数: 0)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303/12/105404vmx5u1zyaax8mib4.jpg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3-3-12 17:01
本帖最后由 天津子牙河老韩 于 2013-3-12 17:02 编辑
2013.3.12消息:
昨日从阜草出发在任丘吃早饭,经河间、献县到富镇住下,夜里下雨白天晴。
今天在武邑吃早饭经衡水、衡水湖到南宫住下。衡水湖面积75平方公里,盛产打鱼,路过拍了几张照片。这一路上基本是顶风,3—5级大风每天只能骑一百多点,太费力。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3-3-13 23:03
本帖最后由 天津子牙河老韩 于 2013-3-13 23:03 编辑
2013.3.13消息:
今天骑行了158公里,到了邯郸。(注:这两天天气不好,即有风又有雨)整个行程约480公里。(注:看来他们“火候”掌握的不错,体能用的较合理)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3-3-14 20:46
本帖最后由 天津子牙河老韩 于 2013-3-14 20:51 编辑
2013.3.14消息:
今天在邯郸休整一天,并且去参观了黄粱美梦、古巨龙和武陵丛台等古迹。邯郸的成语及古典故事很多!(注:何为骑游——边骑行,边旅游、观光。遗憾的是他们的照片未发过来)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3-3-14 20:46
邯郸古景点:黄粱美梦
黄粱梦吕仙祠是河北省著名文物古迹和旅游胜地,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市北10公里黄粱梦镇,黄粱梦位于河北邯郸市北10公里处的黄粱梦镇,始建于宋代,明、清时代及1984年均有大规模修复。这一古建筑群占地1.3万平方米,殿宇房舍180余间,是依据唐代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而建,欲称卢生庙又称邯郸古观,明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始建于北宋初期,是华北地区影响较大的千年古观。“黄粱美梦”成语故事和毛泽东诗词“一枕黄粱再现”均出于此。相传卢生遇神仙,做黄粱美梦就在此地。
景点详情
历史典故
黄粱梦的故事流传很广,甚至影响到海外。东南亚来的游客,大多熟悉这个典故,在日本的小学生课本里,就记载有“黄粱梦”的故事,日本民间还将中国戏剧《邯郸记》搬上日本舞台,外国游客提起邯郸,就会说:这是做黄粱美梦的地方。黄粱梦为什么驰名中外,它为什么又叫吕仙祠呢?这要从一部唐代小说说起。
黄粱梦吕仙祠是依托唐人沈既济的小说《枕中记》的故事而建的,故事说的是在唐开元年间(字幕:公元719年),道士吕翁成仙后,化作长者云游天下。一天,在邯郸道上的一家客店里,他遇见了一个骑着青驹进京赶考的穷书生卢生。卢生向吕翁讲述自己命运不济,屡考不中的境遇。谈着谈着昏昏欲睡,吕翁见状从行囊里取出一个两端有窍的青瓷瓷枕递给他,说:“你先睡一觉吧”。卢生一枕上瓷枕,便很快进入梦乡。他梦见自己考中进士,连连升官,但又几经浮沉,几次遭受诬陷,亏得皇帝为他平反冤狱,后又出将入相,封为燕国公,娶了美丽的妻子,全家享尽荣华富贵,高寿81岁久病不治而亡。梦到这里卢生猛地醒来,只见店主人正在煮黄梁米饭,卢生惊讶不已,吕翁却笑眯眯地对他说:“人生之道,不就是一场梦吗?”卢生茅塞顿开,扔下诗书跟吕翁学道去了。 在后来的作品中,人们对情节进行演义,让吕洞宾取代吕翁,成为黄粱梦中的主人公。
http://images.517best.com/UploadFiles/images/s/20120529/2012052909560293627441.jpg
黄粱梦吕仙祠是中国惟一以梦文化为主题的景区。它反映出中国儒道两家“无为是永恒、出世是正道”的传统思想。所以,自《枕中记》问世以来,这个梦一再被人续写改编,唐代有《南柯记》,宋代有《南柯太守》,元代有马致远的杂剧《黄粱梦》,明代有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邯郸记》,而清代蒲松龄的名著《聊斋志异》中的《续黄粱梦》,则塑造出一个与卢生相反的典型人物,这个梦对千古名著《红楼梦》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建筑结构
黄粱梦这座建筑,坐北朝南,大门向西。门外是高大的二龙戏珠琉璃照壁。门额上的“邯郸古观”四个大字异常醒目。大门内八仙阁迎门而立,小巧别致。前院北房为丹房,上悬“神仙洞府”的匾额。
殿宇房舍坐北朝南,而大门却面西。入大门迎面而立的八仙阁与门楼东、西对峙,院落中部南侧是照壁,上嵌“蓬莱仙境”四个石刻大字,传为吕洞宾所写,因而有许多传奇故事。照壁对面是三间丹房,入门,四面荷花吐艳,杨柳争绿,使人心旷神怡。进入中门便是主体建筑的钟离殿、吕祖殿、卢生殿。殿内均有塑像、石像,卢生石卧像,睡意朦胧,惟妙惟肖,招引了不少名家为他写诗作画。殿阁门联多出自名家之手,妙趣横生,殿两旁长廊内有各代名碑古碣。中轴线的两侧,有清末建筑的东西行宫、钟鼓楼、凉亭、假山等,大小建筑错落有致,间有古柏、翠竹、奇花等花木衬托,环境幽雅,历代文人骚客多游于此。宋王安石曾写下“邯郸四十余年梦,相对黄粱欲熟时。万事只如空鸟迹,怪君强记尚能追”的诗句。卢生殿楹联题道:“睡到二三更时凡功名皆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为古人”,极富人生哲理。
http://images.517best.com/UploadFiles/images/s/20120529/20120529095602578268645.jpg
景区景观
八仙阁
阁内所供奉是道教八位神仙,即汉钟离、铁拐李、曹国舅、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蓝采荷、何仙姑,道教人物八仙大约始于元代,最初人名并不统一,而且均为男性,直到明代吴元泰著《八仙出处东游记》小说传世,八仙人物才定型。由于八仙经常游戏人间,惩恶扬善,救贫解难,传说在民间流传很广。其“八仙过海,八仙庆寿”故事尤为世人所乐道,此阁建于明代末期,是道士们为迎接八仙临莅憩息而筑。
吕祖殿
吕洞宾是道教八仙中名气最大的一位,传为唐代人,名岩,字洞宾。元代全真道奉为“北五祖”之一,故通称“吕祖”,又因受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又称吕纯阳。其出身经历、传世说法也不同。一说他原姓李,为唐宗室。武则天称帝杀戮唐宗室时,改姓吕,后避难十试,终授金液大丹而成仙。其救苦拯难事迹很多。“三醉岳阳楼”故事尤为民间津津乐道。
卢生殿
卢生本为唐传奇《枕中记》(沈既济撰)人物,卢英,字粹之。因久试不弟,于邯郸舍遇道者吕翁(后传为吕洞宾),吕授其瓷枕,遂入梦,梦中娶富女,登高科,做大官,享尽人生富贵,寿至八十而命终,卢生梦醒,而旅店主人炊黄粱饭尚末熟,由此感悟人生如梦,卢生祠为国内孤庙,殿内卢生青石雕卧像,相传抚摸其躯可祛病,香火甚旺。
http://images.517best.com/UploadFiles/images/s/20120529/20120529095602703808368.jpg
元辰殿
古时以十天干搭配十二地支即生肖属相纪年,六十年为一循环周期,称为花甲子。道教认为每年均为一位值年神将(太岁)主持此年的人生祸福。对于此年出生的人来说,值年太岁也就是命运保护神,故元辰殿称为保护神殿。作为民间信仰,人是离不开本年神保佑的。殿正中女神为斗姆。相传是北斗九星君之母。为北斗天界最高神祗。俗传北斗注生,南斗注死,所以,她也是执掌人生命的神道。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3-3-14 21:23
本帖最后由 天津子牙河老韩 于 2013-3-16 11:35 编辑
河北邯郸古石龙旅游景点介绍(附图)
http://img1.likefar.com/images/201012/1291879575.jpg
(邯郸古石龙景区作者:梅花香自苦寒来)
古石龙位于邯郸市西北10公里的姜窑村,这里西依紫山,山势耸拔,岭麓龙盘,丘岗虎踞。村的西面,巨崖交错,峭壁矗立。石龙深埋13米厚的积土层之下,经分析推断,此石龙可能诞生于距今三万余年前。另据国家文化研究院最近出版的《龙鸣宇和——龙文化艺术启示录》一书,该书搜集了古今中外有关龙文化大量资料,是中国龙文化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经参阅比较,分析推断,此石龙迄今为止,是中国境内年代最古、体形最大、结构最复杂的龙。
景区地图
http://img1.likefar.com/images/map/1291879430.jpg.thumb.jpg
古石龙方位交通地图(点击查看大图)
景点相关资料
邯郸市西北10公里的姜窑村,这里西依紫山,山势耸拔,岭麓龙盘,丘岗虎踞。村的西面,巨崖交错,峭壁矗立。闻名于世的邯郸古石龙就发现在这里。
古石龙在多年前因村民取土而发现,但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2002年3月,国家文化研究院的许国泰教授等九位专家到此考察后发现,古石龙非同一般,至6月30日,国家文化研究院的专家们到此做了连续四次大的专题考察。每次考察,我都陪同他们,踏遍了附近的岭丘沟壑,对石龙周围的环境与地貌作了细致的现场考察研究,初步揭开了古石龙神秘的面纱。
http://img1.likefar.com/images/201012/1291879527.jpg
(古石龙的龙头 作者:nrh0310)
据有关资料和现场勘测,石龙长度约有369米,已被毁断的龙头同龙体部分约100米。现裸露在外面的部分龙体有17.5米,其余部分仍全部埋藏在土中。龙体是由大致相同的龙节粘接而成,横断面呈椭圆形。经详细考察,石龙不是一个简单的实心圆柱体,而是由龙骨、龙髓、龙爪、龙头、龙翼(两翼呈不对称状)、龙尾(现深埋土中)、龙底盘等部分组成。现在裸露的龙底盘可以说明,底盘是一个整体。其横断面厚50厘米,宽75厘米,随龙体一起收缩。底盘托着龙体覆于黄沙之上。村民们证实20年前龙腔曾向外流水。据70多岁的老人回忆,当年龙口能喷水。在现场发掘出的龙爪座有30厘米,龙牙粗5厘米,可说明石龙的头巨大。构成石龙的石质,似花岗石。经过对从龙体上断裂下来的石块仔细观察,在石块断面有清晰的(树木)年轮形状,由外向内逐层收缩。石的颜色也由浅变深,到“年轮”中心部位颜色最深。石质非常奇特。经现场勘测和走访附近村民证实,方圆20公里以内,没有发现构成石龙的此种石料。
据对石龙所卧地理位置、地层地貌的仔细研究。石龙深埋13米厚的积土层之下,经分析推断,此石龙可能诞生于距今三万余年前。另据国家文化研究院最近出版的《龙鸣宇和——龙文化艺术启示录》一书,该书搜集了古今中外有关龙文化大量资料,是中国龙文化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经参阅比较,分析推断,此石龙迄今为止,是中国境内年代最古、体形最大、结构最复杂的龙。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石龙。堪称“天下第一龙”。
石龙是如何形成的呢?有关考古学家、地质学家、人文学家经研究后,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海底文明说。在石龙所处的五龙岗及附近周围地区,采集到大量的都乐石岩块,以及海蛎子、贝壳等化石。距此1.5公里的赵王陵附近,也采集到许多古海底藻类、蕨类等植物的化石。由此可以证明,数万年前,邯郸姜窑一带曾是汪洋大海。随着时间推移,地层变迁,沧海桑田,因而推断石龙可能是“海底文明”的产物。其科技含量不亚于我们目前的科技水平。
二、自然化石说。在数万年前,石龙曾是一种巨型的爬行类脊椎动物,形似恐龙,躯体比恐龙大得多,数量较少,活动于太行山东麓一带。跌伏泥沙之中,随自然逐渐变为化石。
三、人为制造说。从龙体的正截面看,结构复杂衔接机关巧妙,有沟、槽,每节龙骨厚、长、宽大体上一致,龙骨表面还有保护层痕迹。尤其是龙骨、龙节之间,有明显的粘接材料,酷似现在的水泥材料,很坚硬。特别是在大龙的两侧,左右各有两条小龙相伴,小龙的石质与大龙的完全相同,龙骨直径约150厘米。四条小龙与大龙的龙头一致朝东北方向,布成了有规则的“五龙阵型”。但石龙何人所造?布“龙阵”有何用?巨大的龙体伏在黄沙之上,为何万年不下沉?等等谜团难解。
http://img1.likefar.com/images/201012/1291879590.jpg
(小龙看起来更可爱 作者:梅花香自苦寒来)
四、天人合一说。有关专家对石龙的年代,体型、材质、灵性及其科技含量进行了研究。认为石龙是由天然石料和人为材料合成,历史久远,乃天人合一所造。据有人推测此石龙可能是象征昆仑神话传说中玄龙大帝(伏羲氏)的化身。在争斗中,龙首被南夷王(可能是蚩尤)所创而受伤。
得天独厚的龙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了邯郸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认真地规划和建设,古石龙经修整终于在2002年10月1日同游人见面。 近日,河北邯郸县准备对近年来陆续发现的“古石龙”进行开发性保护,拟投资4000余万元建设龙文化景区。自1988年河北邯郸县三陵乡姜窑村村民发现第一条石龙以来,姜窑村已陆续开掘出一大九小共十条石龙,其中最长的一条经勘测长度竟达369米。
如今,这些龙依次排开,中间为大龙,左五右四,布成了有规则的“十龙阵型”。大龙与旁边小龙的间距大约在2.5至3米之间,小龙与小龙之间间距比较小,多数几乎都是并排挨着的。为首的那条龙,龙头部分算上复原后的龙角高度为6米,宽4.3米,龙爪长3.4米,宽1.5米,龙身高约2.5米,宽约4.6米,目前清理出来的龙身有30多米长。据勘测表明,这条龙从头到尾总共有369米长。两旁的其余九条龙据勘探,也都有两三百米长,只是身形要瘦小些。
专门用来保护古石龙的龙文化保护馆于今年夏天刚刚建成,该馆长50米,宽40米,高8米,依卧龙岗而建,刚好可以把发掘出来的这十条古石龙保护起来。
规则的排列、精致的造型,被疑为赵王陵的“镇陵之物”
从古石龙陆续被挖掘出来至今,已有多位专家前去研究论证。考察过古石龙的专家都认为,这里的古石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体形最大、年龄最古、石质最为奇特、神秘感最强的石制龙体。
河北省地质勘探大队游传泽工程师认为古石龙是人为制造的。他分析,从龙体的正截面看,结构复杂衔接机关巧妙,龙骨每节都有沟、槽,每节龙骨厚、长、宽大体上一致,尤其是龙节之间,似有黏结材料。此外,龙体边还有龙翼,在龙身下还有一个完整的底盘,其横断面厚50厘米,宽75厘米,看起来就像是龙腹。而旁边九条小龙与大龙都朝东北方向,这样形象的造型及规则的排列,只有人为制造才可能出现。
其次,出土古石龙的山坡古时候就叫卧龙坡。而且周边还有许多以龙命名的建筑。此外,当地民间自古都流传着许多关于龙的故事。古石龙都朝向东北方向,而在古石龙东北方向1.5公里远的地方就是著名的赵王陵遗址。赵王陵是我国战国时期七雄之一赵国的帝王陵寝,石龙极可能为赵王陵的“镇陵之物”。
也有人认为,石龙身体为料礓石遇水而天然形成的“邯郸古石龙的成因,我一直认为是天然形成的。”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理事,国内著名龙文化研究学者王大有教授给出了另一个答案。
王大有介绍,2002年6月29日,他前往邯郸考察石龙。当时,姜窑村的石龙数量为5条,均只有龙身,有些还只是露出部分背部。经测量,当中一条龙身挖出了17.5米长,共12节,平均每节约长1.45米。龙身中空,曾有隧道流水。龙身外部呈土黄色,内壁部分颜色为灰黑色。看起来就像是一条巨型的“脊椎骨髓”。龙身底下还有一个“托盘”,看起来就像是龙腹,但未看到“龙头”。他告诉记者,他到当地考察后,发现这里原来是古海的浅海部分,他推测石龙应该就是古海退去后自然形成的。
王大有回忆,当时石龙很大部分还藏在山坡里。他发现,卧龙岗地表有一层层砂成岩,有海岸阶地的那种波痕。路边又有裸露的海蚀岩,石上还有水流冲刷的沟痕与风洞。此外,在山岗上及姜窑村村口,又发现许多的海蛎子岩石以及还没有完全变成化石的海龟蛋。
王大有由此判断,姜窑村一带古时候曾是大海海边,山岗的位置就是海岸阶地,而石龙就位于古海浅海的位置。他认为,古石龙实际为料礓石所化。是古河道沙在自然脱水、固化、收缩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巨型脊柱形状,可算是一种砂成岩结体。而对于龙头一事,王大有表示,自己当年并没有亲眼看到,龙头系人为制造。
石龙是古河道沙被钙质胶结形成的??
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李庆辰教授最终为记者揭开了谜底。
李庆辰告诉记者:“我对现场进行了仔细察看,我认为这些石龙是天然的,是古河道沙被钙质胶结形成的。形成时间为晚更新世时期,也就是距今1万至12万年之间。”李庆辰表示,他今年八月份去现场勘察时并没有发现任何海相的动物、植物、矿物。另外,从地质学上可知,从第四纪,即248万年以来,邯郸附近并没有关于海相方面的记录。而石龙形成时间仅十万年左右,所以不可能是海底沙沉积而成的。 至于卧龙岗上发现的波痕地形,李庆辰表示,它既可能出现在海边,也可能出现在湖边、河边,甚至是沙漠里。只要当地有流体比如风或水,分散性颗粒比如沙子,就有可能出现这种阶地地形。
http://img1.likefar.com/images/201012/1291879559.jpg
(古石龙的背部 作者:nrh0310)
景区图片
http://img1.likefar.com/images/201012/1291879618.jpg
天下第一龙作者:梅花香自苦寒来
http://img1.likefar.com/images/201012/1291879467.jpg
古石龙作者:nrh0310
http://img1.likefar.com/images/201012/1291879500.jpg
古石龙作者:nrh0310
http://img1.likefar.com/images/201012/1291879481.jpg
旁边的小龙作者:nrh0310
http://img1.likefar.com/images/201012/1291879514.jpg
石龙的局部 作者:nrh0310
http://img1.likefar.com/images/201012/1291879604.jpg
可爱的小石龙 作者:梅花香自苦寒来
http://img1.likefar.com/images/201012/1291879542.jpg
古石龙作者:nrh0310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3-3-14 21:35
本帖最后由 天津子牙河老韩 于 2013-3-15 14:59 编辑
源远流长的邯郸武陵丛台 武灵丛台是古城邯郸的象征,位于市中心丛台公园内。武灵丛台相传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325年--299年),是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古称"武灵丛台"。颜师古《汉书注》称,因楼榭台阁众多而"连聚非一",故名" ...
http://www.autoheb.net/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0/27/163536u2m5952s5mp0uzzl.jpg武陵丛台美景
丛台之名,源于当时有许多亭台建筑连接垒列而成,《汉书》颜师古释文:“连接非一,故名丛台。”。古人曾用“天桥接汉若长虹,雪洞迷离如银海”的诗句,描绘丛台的壮观。相传它始建于赵武灵王时期(公元前325—前299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故称武灵丛台。武灵丛台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发生地。战国时期,赵国本是一介小国,武灵王即位后,决心使国家强盛起来。当时北方少数民族被称为“胡人”,他们身着窄衣,以能征善战着称,武灵王遂让赵国上下都改穿胡服,勤练兵马,终于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目前已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区、中国100家名园、国家重点公园等称号。
http://www.autoheb.net/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0/27/163545e14e0qffwr1z1499.jpg武陵丛台美景
丛台上建有天桥、雪洞、妆阁、花苑诸景,结构奇特,装饰美妙,在当时名扬于列国。古人曾用“天桥接汉若长虹,雪洞迷离如银海”的诗句,描绘丛台的壮观。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文人,如唐朝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曾多次游览丛台,赋诗赞咏。但是,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丛台经历了无数次天灾人祸的破坏,多次改修重建,有了很大变化。据地方志载,自明朝中叶(约1500年)以来,就修复了十多次。其中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年)建行宫于台上,后在道光十年(1830年)遇地震连台毁坏。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丛台,是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修建的,当时是为了了望远方,以便统治县城,以后又进行过重修。
http://www.autoheb.net/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0/27/163550d243ezae52zew950.jpg武陵丛台美景
丛台的北侧有座七贤祠,是为纪念赵国的韩厥、程婴、公孙杵臼、蔺相如、廉颇、李牧和赵奢而建立的。这“七君子”的动人事迹,在《史记》等史书里均有记载,大体上依据史书编写而成的《东周列国志》在“围下宫程婴匿孤”等章节里,就记述了“三忠”(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为救赵世孤儿舍身忘命的动人事迹。
http://www.autoheb.net/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0/27/1635572dh2wytzq6206rn4.jpg
冰之雅
发表于 2013-3-15 13:38
祝骑行平安快乐!注意安全,谢谢老韩版主的连续报道!关注中--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3-3-15 21:47
冰之雅 发表于 2013-3-15 13: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祝骑行平安快乐!注意安全,谢谢老韩版主的连续报道!关注中--
谢冰版关注!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3-3-15 21:47
本帖最后由 天津子牙河老韩 于 2013-3-20 11:02 编辑
2013.3.15(第6天)消息
今天从邯郸6:10出发,到安阳后观览了古迹殷墟和袁世凯墓。顶风骑行了120 KM到达河南的鹤壁住宿。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3-3-15 21:53
河南古迹——殷墟
http://lvyou.lywww.com/uploads/091024/1_132541_1.jpg
图片1
殷墟介绍:
殷墟,它是中国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两岸,以小屯村为中心,面积约30平方公里。商后期叫北蒙,又称殷,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亡国,共传8代12王,前后达273年。周灭殷后,曾封纣之子武庚于此,后因武庚叛乱被杀,殷民迁走,逐渐沦为废墟,故称殷墟。
http://lvyou.lywww.com/uploads/091024/1_132551_1.jpg
图片2
《史记》、《括地志》均有关于殷墟的记载。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金石学家王懿荣在中药龙骨上发现契刻文字(甲骨文),其后有学者考证出这些甲骨文出土于小屯一带,并从中释出商代的先公和商王名谥,从而证实这里就是古文献中记载的殷墟。1928年开始发掘。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安阳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属于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更有“中华第一古都”之称。安阳古迹众多,全市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市县级文物单位200余处。这里有西门豹治水的邺城,有历史上第一位骁勇善战的女将妇好的陵墓以及二帝陵(传说中颛顼和帝喾和陵墓),还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最早的古都——殷墟。
1899年,河南安阳市小屯村的村民发现了很多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经研究证实这就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这一发现帮助史学家们迅速准确地找到了殷墟的位置。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即现在的小屯村),在此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座稳定的国都。殷墟总面积达24平方公里,内有大量的青铜器,石器,骨器,玉器等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文物,其中最有名的是重达875公斤的“司母戊大方鼎”,它是迄今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http://lvyou.lywww.com/uploads/091024/1_132609_1.jpg
图片3
“一片甲骨惊世界”。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不但结束了仓颉造字的神话,也使一个普普通通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屯村举世闻名。随着对安阳殷墟的全面发掘,一个古老王朝的都城遗址及光辉灿烂的殷商文化昭然于世。殷墟,是商朝后朝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市的西北郊。它的范围是以小屯村为中心,包括分散在村北和村西洹河两岸的一些地方。据史书记载和夏商周断代工程断定,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由山东“奄”(今曲阜)迁到“殷”(今安阳小屯),并在此建立都城,经历8代12王,共254年。从此,这里成为殷商王朝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来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
1961年,国务院把殷墟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和利用殷墟,使其不再遭受人为破坏,经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在殷墟宫殿区遗址上兴建了“殷墟博物馆”。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3-3-15 22:23
本帖最后由 天津子牙河老韩 于 2013-3-15 22:26 编辑
袁世凯墓
http://e.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579dca876b600c33f479d9ca2a4e5134/4a36acaf2edda3cc4027b1b301e93901203f9265.jpg 袁世凯墓
袁世凯墓,河南安阳的一处奇特的景观。整个墓庐显示着民国初年西洋式建筑特色。据说当年在袁墓的周围,还有大片的树林和祭田,在空旷的平原上凸现出一派显赫。民国十七年,冯玉祥把袁世凯的“养寿园”没收,做了安阳高级中学的校址。袁世凯在安阳的田产也被充为公有。但袁林在民国年间一直得到保护,连日本人也没破坏它。1952年10月,毛泽东来袁林视察,作出指示,要把袁林保护起来,作为反面教材,教育后人。这样,袁林才得以逃脱历次政治运动的劫难,完好地保留至今编辑本段袁世凯简介
1859年9月16日,袁世凯生于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一个世代官宦的家族父祖多为地方名流。 http://g.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2b7d6b7020a446237acaa260a8237246/cb8065380cd79123d182857ead345982b2b7805d.jpg 袁世凯
叔祖袁甲三曾督办安徽团练,累官至漕运总督。父袁保中系地方名绅。叔父袁保庆曾在甲三军中带兵,官至江南盐巡道,袁世凯自幼过继保庆为嗣子,少年时随嗣父先后到济南、南京等地读书。保庆死后,复随甲三子、户部侍郎袁保恒至北京就读。1876年(光绪二年)和1879年,袁世凯两次乡试都未考中,遂决计弃文就武。1881年5月,袁世凯至山东登州,投靠保庆的结拜兄弟吴长庆,任“庆军”营务处会办。吴长庆为淮军统领,统率庆军六营驻防登州,督办山东防务。
袁家在清道光年间开始兴盛,袁世凯的从叔祖父袁甲三曾署理漕运总督,也是淮军重要将领,为其家族成员对袁世凯的思想境界有深刻影响。
袁世凯于清季投身行伍,襄赞洋务运动及新政,自道员、督抚累升,至入值军机,甚至内阁总理大臣。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经南北议和,就任首任大总统,1916年初袁世凯在杨度等君主立宪人士鼓惑下复辟帝制,名洪宪皇帝。称帝断了各路军阀当权的梦想,激起了南方军阀的讨伐之声,南方军阀在蔡锷的领导下,组成护国军北上讨袁,3月袁世凯为了避免国家分裂取消帝制,6月袁世凯病逝。
墓园简介袁世凯死后,安葬在安阳洹水北岸,洹水也叫安阳河,河水如今还是汪汪的。当年在袁墓的 http://c.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b81847ca0cf431adb8d2443b7b37ac0f/8cb1cb1349540923d7fbc1269258d109b2de49d3.jpg 照壁
四周,种了4663棵树苗。没被毁的,现在已经长大,可以庇荫一片地了。
http://a.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50/sign=5bba3bc72edda3cc0fe4bf2531e83905/9358d109b3de9c82c1d45bd76c81800a19d84330.jpg 袁公墓园示意图
袁世凯墓地的四边置了 6个青石界碑。这6个界碑圈地为林,内占良田138亩,南北长1200米。据说,祭田(当时官方文书的用语)是分别从万感村、清流村、乞伏村等22个自然村的农家买来的,花了2万多银元。买谁家的,买了多少亩,《袁公林墓工报告》中的清单,列得一清二楚。
袁林形制仿明清帝陵,但墓冢则是西式建筑。所有青狮白象、石人石马,造型圆浑、简约不失精工。有碑亭一座,写着“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九个字,系袁世凯嫡系徐世昌的手笔。
袁林的照壁厚大无比,往神道尽南头一横,就是60余米的身躯。当年,小日本 http://h.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040609390fb30f24319aeb01f894d192/8601a18b87d6277fe1a0906028381f30e924fc3c.jpg 石柱
的营地设在袁林附近,日本兵常以此照壁为靶子,砰砰啪啪地练枪法。
从外表看墓冢,是清一色的青白石,分三阶垒成。墓台之上有石柱铁门和祭祀用的石桌。墓冢呈半圆状,直径17。33米,系用青石围砌,然后上敷黄土。
据说,整个墓台部分,是比照美国总统格兰特濒河庐墓的形制建造的。
袁墓最特别的地方还不是它的西式构筑风格。与一般中国墓葬相比,袁墓最大的特点是,它不是掘地落棺木,而是平地建墓圹。
墓园沿革http://a.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1db12eed912397ddd2799f066983b216/2cf5e0fe9925bc3124e916925edf8db1cb137007.jpg 袁世凯墓----石碑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5年改制称帝,但遭到广泛反对,于次年被迫退位,并于同年6月6日病逝。北洋政府根据其“葬吾洹上”的遗愿,委派河南巡按使田文烈赶赴安阳,“慎选堪舆,勘定吉壤”,“绘具详图”,“招商筑墓”。工程持续近两年,耗资70余万银元,建成后的墓园位于洹水北岸,占地近140亩。
当时袁世凯长子袁克定欲称墓葬为“袁陵”。但大总统徐世昌对此反对,表示“项城生前称帝未成,未曾身居大宝,且已取消洪宪年号,如果采取袁陵之名,实为不妥。”并建议称为“袁林”。中国古代皇帝墓葬称“陵”,而圣人墓葬方称“林”,如“孔林”和“关林”。袁世凯墓称“袁林”,则更为谮越。
1930年代,侵华日军在附近修建飞机场,陵区遭到破坏。
1940年代末的国共内战时期,刘、邓大军逼近安阳,国民党军队从袁林砍伐大量树木修筑工事。
1952年,毛泽东到此参观,指示“留着做反面教材”,使得袁林得以逃过“文革”劫难。改革开放后,当地政府将袁林整葺一新。
1986年,被列入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墓园选址因袁墓选址在河南,时任河南巡按使的田文烈便全权负责督建。田文烈字焕亭,湖北汉阳县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曾随袁世凯到朝鲜任军中文案。其人有北洋老前辈之称。袁林的建造共耗资75万元,其中国务会议决议由政府拨银币50万,其他是袁的北洋旧属的个人捐款。《袁公林墓工报告》附有捐款清单,多者如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张作霖、曹汝霖等,都是现币一万元,少者也没低于两三千元的。
据说当时民国政府库银奇缺,袁世凯的遗产也不丰,所以安葬袁世凯之时,经费很成问题。移柩典地就用去20余万元。墓地建造银两不敷,田文烈只好向各方求援,于是,袁世凯旧属的几十个大小头目纷纷解囊,工程才得以完成。 http://b.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304840426059252da7171a06049a032c/203fb80e7bec54e7df60b846b9389b504ec26ade.jpg 全景
田文烈督工尽力不说,还不失时代意识。地圹工程竣工后,田在北京为工程剩余部分招标。当时投标者有17家,最后兴隆木厂中标。1917年1月17日,兴隆木厂商人马文盛与墓地工程处范寿铭代表双方签字,订立合同。合同文字不多,点点滴滴都想到了,其责、权、利分得明白,讲得清楚。袁墓工程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想必是开了中国帝王将相墓穴建造之先河。
袁世凯墓地工程前后用时两年零两个月,其间续修了3次。1918年6月建成后,时任总统的徐世昌亲临察看。
墓圹建好后,再像盖房子一样,垒土筑石将墓圹埋掉。当年袁世凯灵柩由北京移到彰德(安阳),墓工仓促,先建墓圹安置灵柩,并开隧道于左,为袁氏夫人预留备穴。
选址事因对于袁世凯不归葬项城的原因,比较一致的说法认为和他的身世、家事有关。
清咸丰九年(1859),袁世凯生于河南省项城县袁寨。他们家按照“保、世、克、家”来排辈分,父亲袁保中有八个子女,长子世昌、次子世敦和两个女儿为原配夫人所生,其余四子皆是庶出,袁世凯行四,7岁时又过继给了叔父袁保庆。袁世凯做山东巡抚时,他的母亲刘氏病死在天津,灵柩运回项城之后,袁世凯的同父异母兄袁世敦以嫡子主持家务,他认为刘氏不是正房,坚决不准正门出殡,灵柩也不能埋入祖坟正穴和袁保中合葬。尽管袁世凯颇有权势,但囿于伦理纲常,只能和哥哥争执,甚至跪下哀求,也没有得到袁世敦的许可。袁世凯最后只得另购坟地,才算让母亲安然入土,但也因此和袁世敦闹翻了脸,盛怒之下与之绝交,从此永远不再回到项城老家。 http://g.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2700908dd0a20cf44290f9dd46084b0c/5fdf8db1cb13495477a1ff6e564e9258d1094a78.jpg 袁世凯墓
作为直鲁咽喉、平汉铁路重镇的安阳,在袁世凯的宦海生涯中,可说是一处风水宝地。众所周知,袁世凯早年考取功名屡次落榜,后投身行伍才逐渐发迹。他政治生涯的转折点是甲午战后的天津小站练兵,从此青云直上,戊戌变法的第二年当上了山东巡抚,后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进入了大清朝廷的权力中枢。
1905、1906年北洋陆军连续两年举行了大规模的军事会操,其中1906年9月的会操是在彰德举行的,袁世凯是阅兵大臣。这次会操是直隶两湖等省陆军的实战演习,精选出来参加演习的北洋官兵有4万多人,还有各国驻华官员和记者500余人参加。这是甲午战争以来北洋军队规模最大的一次亮相,也是袁世凯对自己家底的一次大炫耀,因此更被朝廷看作是栋梁之臣。
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登天,与袁世凯有矛盾的醇亲王载沣摄政,他发布谕旨解除了袁世凯所有职务,令袁世凯“回籍养疴”。袁世凯自从和大哥闹翻之后,就把彰德当成了自己的故里。这里位于河南直隶交界处,交通方便,离京城也近。袁世凯小的时候,就知道安阳这个洹上村,相传商朝名相伊尹在朝中遭人诽谤,到洹上村隐居三年,后来商王亲自到洹上村迎他复任。安阳也是袁世凯的远祖袁绍发祥之地,袁世凯觉得,洹上村对自己是一块吉祥宝地,还在小站练兵的时候,他就买下了这里二百多亩地,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就派上了用场。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3-3-17 22:02
本帖最后由 天津子牙河老韩 于 2013-3-20 11:01 编辑
2013.3.17(第8天)消息
昨天从鹤壁出发骑行140公里到达郑州,住在107国道旁。晚饭买点凉菜、猪头肉、西红柿、酒等在旅店吃的。
今天6:30出发,骑行110公里到许昌住下。(注:今天通电话知:连续一周的骑行,因天气雨、风及疲劳等原故,出现了咽干、腿痛、脚痛或痔疮等疾病。“随军”毛大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实他自己也有病疾------,总体的进展尚好。)
海里一小鱼
发表于 2013-3-18 05:18
一切开头难,相信五位哥哥会克服困难,到了南方,春暖花开,身体也适应了,就好了。
呵呵!继续努力啊!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3-3-18 22:48
海里一小鱼 发表于 2013-3-18 05: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切开头难,相信五位哥哥会克服困难,到了南方,春暖花开,身体也适应了,就好了。
呵呵!继续努力啊!
真诚感谢你的关爱、支持和鼓励!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3-3-18 23:13
本帖最后由 天津子牙河老韩 于 2013-3-20 11:01 编辑
截止2013.3.17骑行到河南许昌,总里程约850公里(8天),平均106KM/天。比较适度,好!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3-3-19 17:15
本帖最后由 天津子牙河老韩 于 2013-3-19 17:16 编辑
鹤壁云梦山简介
http://p1.cncnimg.cn/s/f/photo_157840_b.jpg云梦山简介: 云梦山,又名青岩山,位于鹤壁淇县城西十五公里的太行山东麓,主峰高584.5米,峰峦叠嶂,山起云浮,气象万千,飞瀑流泉,鬼斧神工,素有"云梦仙境"之称,游览面积10多平方公里。历代志书及碑刻都记载这里是鬼谷子隐居处。明代窦文摩崖题记中写道:"水帘洞,鬼谷先生隐处"。清代何士琦在《云梦山游记》中写道:"水帘一洞尤极幽玄,为鬼谷子仙栖之处"。明代《淇县志》记载:"云梦山是鬼谷先生仙栖之处"。《唐书卓行传》记载,甄济也两度隐居云梦山。
谷子名王禅,又名王诩,战国时卫国人,长于持身养性和纵横术,著有《鬼谷子》十四篇传世。他隐居云梦山并在此教徒授艺,传说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尉缭、茅蒙、徐福等名家皆出其门下。
梦山自然景观优美,文化遗迹丰厚。现在鬼谷洞、太阳洞、孙膑洞、庞涓洞、孙膑墓、舍身台、鬼谷墟、演兵岭、天书崖、玉帝殿、三清殿、南北桃园等主要景点五十多处,有全国字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摩崖题记"鬼谷子"兵书。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3-3-19 17:23
本帖最后由 天津子牙河老韩 于 2013-3-19 17:23 编辑
许昌紫云山简介
http://p1.cncnimg.cn/j/z/12384.jpg
紫云山简介: 紫云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襄城县境内,311国道,郑南、许南公路穿境而过,距郑、汴、洛、宛均百余公里,平、许、漯15―60公里,与石人山飞少林寺、乾明寺联为一体。景区由九山十八峰,五湖一条河和众多文物古迹组成,面积40多平方公里。九山谓紫云山、令武山、龟山,孟良山、焦赞山、尖山、首山、骆驼岭、书院山。五湖一条河是紫云湖、仙翁湖、天女湖、龙泉湖、六王湖、柳河。古迹有明代御封紫云书院,黄帝具茨山会大隗处,春秋老君洞,商周姜子牙故里,财神赵公明洞,楚六王冢,令武将军墓祠,宋焦赞、孟良山寨,明芙蓉洞。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3-3-20 10:56
本帖最后由 天津子牙河老韩 于 2013-3-20 12:30 编辑
2013.3.19(第10天)消息:
今天上午即到河南信阳,18-19/3两天约骑行240公里。出了河南开始进入湖北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