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赵大夫 发表于 2014-11-6 11:44

冬天来了,了解一下美妙的冬季

1、冬的由来

冬,四时尽也
冬,最早的字形是在一条绳子的两端各打一个结,表示终了,本义是“终”,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古代,我国开始没有四季,只有春秋。后来发现两季与半年一样,做计算时间的单位用处不大,需要把两季再分一下,变成四季,每季三个月。这样,季比月大,比半年小,便于记录年时,于是就有了四季。 夏是春季的一半,那么再把“秋”分出来一半叫什么呢?一年四季,秋分出来的这个季节是一年最终的季节,所以取名“终”,后来变音为冬。 “冬”和“终”过去是一个字,后来化为两个字。
2冬季节气与物候
冬季,是指我国农历10、11、12 月,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 个节气。
立冬: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小雪之日虹藏不见,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又五日闭塞而成冬。
大雪:大雪之日鹖旦不鸣,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
冬至: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
小寒:小寒之日雁北乡,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雊。
大寒:大寒之日鸡使乳,又五日鹫鸟厉疾,又五日水泽腹坚。

3冬季养生要领       
冬三月,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以待日光,去寒就温,毋泄皮肤,逆之肾伤。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斯时伏阳在内,有疾宜吐,心膈多热,所忌发汗,恐泄阳气故也。宜服酒浸药,或山药酒一、二杯以迎阳气。寝卧之时,稍宜虚歇,寒极方加绵衣,以渐加厚,不得一顿便多。惟无寒即已,不得频用大火烘炙,尤甚损人,手足应心,不可以火炙手,引火入心,使人烦躁,不可就火烘炙食物,冷药不治热极,热药不治冷极,水就湿,火就燥耳。饮食之味,宜减酸增苦以养心气。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耳,故宜养心。宜居处密室,温暖衣衾,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不可冒触寒风。老人尤甚,恐寒邪感冒,为嗽逆麻痹昏眩等疾;冬月阳气在内,阴气在外,老人多有上热下冷之患;不宜沐浴,阳气内蕴之时,若加汤火所逼,必出大汗高年骨肉疏薄,易于感动,多生外疾,不可早出,以犯霜威;早起,服醇酒一杯以御寒,晚服消痰凉膈之药以平和心气,不令热气上涌,切忌房事,不可多食炙赙肉面馄饨之类。
综上所述,冬季这三个月里的气候特点是气候寒冷、阴湿。冬季人体的阳气就开始内敛,进入收藏的状态,保护人体平安度过严酷的冬天。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生命力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而保证肾气旺的关键就是防止严寒气候的侵袭。饮食应遵循“秋冬养阴”、“养肾防寒”、“无扰乎阳”的原则,饮食以滋阴潜阳、增加热量为主。


开心快乐 发表于 2014-11-6 11:59

:victory::victory:

台湾路电鱼 发表于 2014-11-6 12:02

学习了

崔大嘴 发表于 2014-11-6 14:48

北冥之鱼 发表于 2014-11-6 14:53

:victory::victory:

武当侠 发表于 2014-11-6 15:35

:victory::victory:学习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冬天来了,了解一下美妙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