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健康3
本帖最后由 北极星195566 于 2022-1-23 13:46 编辑论健康Ⅲ
----------正饮的探究
吉荣廷
(2021年10月24日)
开篇语:前一阶段完成了《论健康2》的撰写,历时十几天,经过艰苦思维,但收获十分大。
第一、再一次明确了思考的方法。近几年来,我撰写了一系列的有关健康方面的体会文章,基本出发点就是事实和得到认可的基本原理,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和一些自己确认的实例,表达自己的思考和体会,尽量追求逻辑上的自洽与他洽。
第二、打破各种限制,努力放飞自己,享受思维的快乐。《论健康Ⅱ》研究了大脑工作的基本方式,提出了内部遗传和外部遗传等概念,对许多问题,诸如人工智能、人类文化等等,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
完成了《论健康Ⅱ》后,就开始思考《论健康Ⅲ》的撰写,希望尽快完成“五正”中正饮的论述。几次下笔,几次中断,或陷入沉思,或重新开始阅读。这几个月认真阅读了戴维·帕尔马特博士等撰写的《谷物大脑》和戴尔·E.布来得森教授撰写的《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先后有两三遍,又阅读了日本医生牧田善二撰写的《饮食术》、F·巴特曼博士撰写的《水是最好的药》系列书籍、雷·斯丹博士撰写的《别让不懂营养学的医生害了你》,还有罗大伦医生撰写的《阴阳一调百病消》等书籍。通过阅读有了新的思考和收获,更加坚定了撰写《论健康Ⅲ》的决心 。
作为一位非医学专业的理科生,一位从事科研工作几十年的铁路人,一位普通平凡的个人,用自己的视角探讨健康问题,应该有其内在的价值。过去探讨健康问题,仅仅是好奇,也想解决一些个人的健康困惑。现在是想完整地了解人体正常运作的基本原理,全面地探讨健康生活的原则和方法,尽量不用药物,仅仅通过日常的饮食、锻炼、生活、工作等人的基本行为,实现人体的全面身心健康。应该讲,这件事意义重大,必将造福自己,造福家庭,造福社会。
探讨健康,获益极大。今年是我个人状态最好的一年。过敏性鼻炎得到了控制,目标就是一个正常人,基本做到了;能够跑步了,跟一些跑步达人多次奔跑五公里以上,神清气爽,膝关节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进;思维更加活跃了,一些诗作和散文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自己都感到很奇怪但内心很自豪,同时这些作品也给我带来了更多的启发和思考。很奇特吧,自己写的东西启发了自己。在《金春之歌》里我第一次提到“五正”即正行、正坐、正卧、正饮、正思,后来越想越有道理,这才有了论健康系列文章的撰写。我想探讨的是普通人衣食住行的健康道理,希望用最简单的方式告别疾病,摆脱困扰,拥抱健康和快乐。通过这些文章的撰写,屡次获得新的认识和突破,渴望此次同样获得新的突破。
正文:
同样,正饮的“正”含有正念之意,也含有正确之意。我目前对正念的理解就是全然的觉知,就是调动自己的一切感官去感受。撰写完成《论健康Ⅱ》后,我知道全然感受自己的感受,其实也是神经系统的一种非常好的锻炼,这样能够刺激人体的神经末梢,促使人体神经体系不断完善。看起来十分简单,坚持下来,其实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这样的事还有许多,诸如刷牙、喝水、呼吸、走路、跑步等等,不胜枚举。过去,我们主张跟着感觉走,很多时候是对的,也有许多时候是错误的,她想表达的和你认识的完全不一样,当然,这也是我们深入思考人体健康的动力所在,找到背后隐藏的简单机制。所谓正确之意,就是分辨出当今社会流行的专家说法,那些是对的,那些仅仅是道听途说,或者是胡说八道。正因为如此,才要抛弃一些固定的模式,坚守初心,坚守底线,努力运用简单的逻辑,思考人体的运作方式。现在看来,不是医科专业毕业,恰恰成了优势,不会轻易陷入相关医学理论的束缚。常年的好奇,让我有了较宽的知识面,有了跨领域思考的优势,当然,医学知识的不足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好在互联网发达,相关知识很多,努力不断完善。
在《金春之歌》里提出“正饮”时,自己想的比较简单,就是吃与喝,现在想探讨的“正饮”竟然涉及人体新陈代谢的方方面面,包括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等结构、基本工作过程和原理、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等等,这些都跟“饮”有关系,面很宽,相关教课书都有论述。在此,仅从个人感兴趣的角度,探讨一下人体的新陈代谢,思考其中的运作方式,还有一些发病机制,以及如何采用日常生活工作中简单方便的行为,实现自己身心健康。
第一部分:人体新陈代谢的认识。
经过几十亿年的进化,在地球上,有机物进化成单细胞,单细胞进化成多细胞生物,尤其是进化成最高级、最复杂的人体。人体的进化之路充满了机遇和巧合,展示了物质,特别是有机物的特性,创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的当今世界。我在想,如果再来一次,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展现出物质新的未曾知道的新的特性,也许再过几百年,超级计算机能够仿真模拟出来。
回顾已知的进化过程,各种生物选择了不同的策略,人体进化的策略应该是这样的。一是自由结合,生死选择;二是外部改变,内部随之调整,同样是生死选择。诸如细胞的种类、整体结构、信息传递、物质传输等等;三是保留有效的,实现遗传,持续演化。依照如此策略,人体与许多物质有了功能、结构等方面的联系,人体进化出了极其复杂的结构和生理模式,现代医学探究了几百年,应该讲,也只是了解了一些皮毛,还有很大的空间。在前辈探索研究的基础上,概括谈谈个人的认识。
第1、 细胞种类繁多,实现自主代谢。
人体是由以细胞为主体,结合骨骼等支持物构成的一个整体,人体细胞大约有200多种,诸如上皮细胞、肌细胞、腺体细胞、血液细胞、纤维细胞、造血干细胞、神经细胞等等,形成了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构成了消化系统等几大人体系统,最终组成了人体。人体是由单细胞一步一步进化过来的,应该讲,几乎每一步都充满了机缘巧合。根据最基本的物理、化学原理,在有机物中肆意组合,在单细胞里不断变化,没有所谓的程序设计,也没有所谓的神仙之手,通过自然选择的法则,竟然进化出如此众多的、结构各异、功能不同的细胞,并有了种类繁多的物质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方方面面,有了大大小小的、五花八门的结构,有了奇奇怪怪的各种反应机制,构成了今天所谓最完美的人体。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物质的丰富,自然选择的法则已经不管用了,不可能进行生死选择了。似乎感到,人类的发展之路在大脑,那个有极大灵活性的大脑,借用内部遗传和外部遗传,实现人类的繁衍发展。
一般讲,人体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其中细胞质里有各种细胞器,诸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溶酶体等等,细胞核里有遗传物质DNA等,此外,细胞里有各种的支持物等。当然,细胞功能不同,组成部分差异很大,但每种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膜上有大量各类受体,通过受体和配体的结合等方式,完成着物质的交换、能量的传递、信息的沟通、繁殖分裂、凋亡等功能,从而实现了人体细胞的自主代谢。根据医学研究,通过细胞膜,完成物质的交换有三种方式,有些采用自由扩散,有些采用选择运输,有些采用主动运输。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胆固醇等主要采取的方式就是主动运输。葡萄糖主要提供了细胞运作的能量,氨基酸提供了蛋白质合成的构件,胆固醇提供了构建细胞膜的材料。
以神经元细胞为例,现代医学已经发现,人体神经元上有大量的各种受体,这些受体主要是各种蛋白质组成,镶嵌在细胞膜上,可以接受大量的不同的物质,诸如各种离子、各种蛋白质、还有各种其他物质,就是所谓的配体,在常温下,通过分子的极性和化学键的断开与结合,自主自由进行变化,实现了各种细胞的功能,诸如进行细胞分裂、启动细胞的凋亡、制造相应的蛋白质等。神经元细胞如此,其他细胞也类似。应该讲,细胞所有的代谢活动都是如此进行的,原理竟然如此简单,如此不可思议,我想这就是生命最基本的秘密,难怪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的进化就历时20多亿年。第二、人体细胞被各种膜分隔,通过循环系统串联在一起,构成统一内环境。
纵观人体,所有细胞都浸泡在人体组织液之中,根据不同的结构和功能,被各种膜隔开,成为一个个的相对独立的环境,然后由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将其串联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人体细胞内环境。这样的结构也是进化的产物,我想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防止病毒、细菌等扩散,确保整体生命安全,又可以确保相对的独立性,实现各自相对独立的功能;这样结构的缺点是组织液交换的效率差些,要经过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过滤。不禁多想了一些,人类社会不也如此类似吗。
纵观人体,各种食物,包括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以水、氨基酸、脂肪酸、葡萄糖等小颗粒分子等形式,经过小肠黏膜和大肠黏膜等进入循环系统,经过肝脏的处理,进入血液,其中脂肪酸基本以胆固醇的方式由低密度脂蛋白运输,氨基酸由各类载体蛋白运输,葡萄糖由相关载体蛋白运输,最后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细胞周围组织液。组织液中除了各类营养物质外,还有几百种各种控制因子,诸如血清素、多巴胺、组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孕酮、睾酮等等,还有几百种各类细胞营养因子、细胞生长因子等等,还有氧元素、二氧化碳等气体元素,还有钠、钾、钙、镁、锌等各种离子。当然,人体出现问题,一些病毒、有害细菌也可能出现,还有生化反应的副产品自由基等,这些物质加上80%以上的水,加上各种免疫系统细胞等构成了人体细胞的内环境。当然,由于这些物质的大小、极性等因素,在相关独立的各个小环境中物质有所不同,但基本的营养物质都一样。人体所有细胞都浸泡在内环境中,自主自动进行着细胞的新陈代谢,完成着各种功能。可以这样讲,只要内环境合适,细胞就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如果其中有些因子发生变化,那么,细胞功能就随之发生改变。这些成分交织在一起,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加上人体细胞,通过不断进化,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复杂的人体反应运作机制,影响着人体的各种活动,影响着人体的身心健康。
为确保内环境的干净,人体有两大屏障。一个是大脑部位的血管等构成的脑血屏障,将大脑内环境与其他组织内环境分开,只允许小分子进入大脑,大分子很难进去大脑,更别说细菌、病毒等物质了,确保了大脑细胞内环境的安全稳定,作用极大。另一个是由小肠部位的神经系统等构成的上皮结构,俗称肠道屏障,将消化道与人体内环境分开,只允许葡萄糖、氨基酸、小脂肪酸颗粒等小颗粒进入人体内环境,防止蛋白质、脂肪等消化不彻底的大颗粒物质进入人体内环境,危害人体,当然也阻止了细菌、病毒等的进入,确保了内环境的清洁,作用十分关键。其实,人体所有的膜都是一个屏障,都有一定的保障、保护功能,只是这两个更特殊一些,一个是将脑环境与人体内环境分开,对大脑进行保护;一个是将消化道环境与人体内环境分开,对人体进行保护。人体表面的皮肤系统,包括皮肤、黏膜等,将人体与外界分开,也同样实现了对人体的保护,重要性也十分巨大。
近些年,医学界、生活中广泛讨论“麸质”对人体,尤其是肠道的影响。据相关研究表明,“麸质”是造成肠道炎症,导致肠道屏障破损,形成肠漏的重要因素,此外对人体的其他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害,提出了无“麸质”饮食,并且在实践中治愈了许多人的病症。所谓“麸质”就是小麦等谷物中包含的一种黏性蛋白,是“乳糜泻”病的罪魁祸首。他们讲,人体基因是十几万年前,从食用肉类、果蔬等进化来的,小麦等含“麸质”的食品是随农耕经济开始食用的,仅仅有一万年左右的历史,还不足以影响人体的基因,就是说人体的基因不适合食用含“麸质”食品。他们讲的很有道理,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通过食用小麦等一路走来,虽然有那么多的艰难,但还是创造了璀璨的文明,现在不能吃小麦了,说实在的有些难以接受。反复在想,有了一种解释。人作为一种生物也符合进化论的原则,为了生存和繁殖,一路进化的。一般估算,人体的寿命达到40岁左右就可以实现生存和繁殖的目标了。现实中,由于各种问题,包括传染病等,据有些资料讲,几千年来,人体的寿命就是在40岁左右徘徊,只是近一二百年来,科技的进步,人体寿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于是,过去许多掩盖的问题就大量的显示出来,成为困扰人类健康的大问题。我想“麸质”也是如此,想当年,“麸质”作为蛋白质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多少的营养啊,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多少营养啊。我相信人类会解决这些因为人类长寿暴露出的各类问题的。
根据前面的阐述,我坚定了一个事实:人体基本通过调整人体内环境的物质,来完成人体新陈代谢。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水,有各种与载体蛋白结合的氨基酸、各种脂蛋白、葡萄糖、各种维生素、各种离子,还有各种细胞因子,诸如炎症因子、生长因子、营养因子、抑制因子等,还有各种细胞,诸如红细胞、白细胞等,当然还可能有一些人体不需要,甚至有害的物质和细菌、细胞等等。我想,他们与水这样一种极性分子结合,形成的溶液,根据物理的原理,在其中快速的运动;根据化学的原理,结合与分离,变化出众多的物质,影响着细胞的功能。查阅资料,人体血液循环人体一周,大约需要50秒钟左右,一天下来,我们的血液竟然在人体内循环了一千七百多次,简单的推算,可以这样讲,以循环系统为主人体内环境能够及时的混合各种物质,并将各种基本物质输送到各个细胞周围,确保相关细胞的及时需求。通过内环境,借助细胞膜上的各种受体等,各种物质进出各种细胞,完成了各自的代谢,代谢产物也通过内环境,经过相关器官排出体外。
第三、两个大脑实现双重指挥。
人体有两个大脑,一个是头部的大脑,控制着全身各个部分,形成了人体的意识,能够思考,进行观察、判断、决策;另一个所谓大脑是“肠脑”,主要分布在小肠的黏膜部位,同样有输入神经、输出神经和中间神经,据说数量达到1000亿,超过了脊髓的神经细胞数量,与大脑皮层的神经元细胞几乎一样。关于“肠脑”的研究比较有限,我猜想,在艰苦的条件下,进化出了许多种消化策略,形成的神经网络系统控制或者参与着消化系统的各个环节,并与大脑进行着信息共同,实现了肠道的蠕动,与肠道中的微生物,一起保证着消化道内营养物质的正常消化。
也许,最初进化出原始脊髓,脊髓顶端异化,进化出大脑,不同之处是,脊髓灰质在里,白质在外,而大脑白质在内,而灰质在外。我想,这样结构的好处是脊髓侧重于固定机制的快速控制,大脑可以扩展扩大,因为有了充足的空间,可以广泛联系,交流,因此,我感到随着人类活动的深入,大脑皮层也会不断扩展,支持人体更复杂的思维活动。相对而言,肠脑是独立进化的。我猜想,肠脑初步进化好后,也许是一次机缘巧合,移植到人体上的,当然这也是进化的选择,并通过基因得到了遗传和保留。肠脑不仅仅控制大肠、小肠的蠕动,可能还控制着胃的蠕动,还有胰脏、肝脏等收缩控制,确保准确排出消化液体。我感觉,人体消化道的进口也有肠脑控制的影子,或者参与,诸如贲门、幽门、大小肠的接口等,可能口腔、肛门等也有肠脑的身影。肠脑与大脑为主的神经系统配合,完成了人体摄入食物消化的功能。从一定意义上讲,摄取食物是生物的第一要务。
第四、人体与微生物共存。
生物进化是从有机物、病毒、单细胞等一路进化来的,据说人体基因有近10%的数量来自病毒,细胞器线粒体也是细菌侵入留下的物品。至今我们人类周围的微生物等无论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人类,我们的世界必然是一个与病毒、细菌等共存的世界。在与病毒和细菌相处和斗争的路上,人体形成了这样的进化策略。内环境要绝对的干净,进化出了人体免疫系统,随时发动炎症反应,调动免疫细胞,消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确保人体细胞的安全。从某个角度看,过敏反应也可以算作人体的防御策略之一。消化道是半内环境半外界的区域,人体在进化的过程中,不得不选择与微生物共存,在人体的肠道、鼻腔、皮肤等部位都有大量的微生物。当前,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人体微生物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他们讲,人体微生物有好中坏之分,不可避免。好的微生物可以抑制坏的微生物,保障人体安全,同时能够合成一些有用物质,提供一些人体必需的营养,维护肠道健康,减少肥胖,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减少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等。肠道中没有微生物,人体会出现许多健康问题。
总之,通观整个人体,我感觉从细胞的代谢、内环境、神经调度指挥系统和外部环境等四个方面能够将人体的新陈代谢问题讲清楚了,也就这四个方面,其他都是细节了。
在此文的撰写过程中,由于设备、软件等种种原因,有关部分重复写了三遍,一万多字,几天的功夫,开始还十分懊恼,但现在感到庆幸,因为反复的思考,让我再次感受到了物质的奇妙,似乎窥见了物质的真谛。由物质组成的细胞,只要提供有效的内环境,就能正常代谢;物质发生变化,代谢方式就随之改变;有些物质一刻都不可缺少,否则,细胞就停止代谢,以死明志。已知的不可缺少的物质有氧和葡萄糖等。很神奇,细胞的代谢都是自主自发进行的,基本的原理就是物理和化学的基本原理,往细说,就是分子、离子间由于电子的得失,离开与结合,没有更神奇的了。在这样的温度下,在这样的气压下,相关分子、离子保持着适中的速度,相互碰撞,有机物,尤其是蛋白质展示了离开与结合的无数方式,成就了细胞的自主自动代谢,我几乎看不到任何的所谓“控制”。这些文章的撰写让我成为了一个真正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所谓“正饮”就是通过摄取食物,影响人体的内环境,源源不断的为内环境提供氨基酸、脂肪酸、葡萄糖、矿物质以及水和维生素等;呼吸也是一种“饮”,为人体内环境提供氧。“正思”一定程度上,通过神经系统分泌有关物质,进入内环境,影响细胞代谢。通过此文的撰写,我感到,人体是这样的。人体高兴,是因为内环境中有了相关物质让人体高兴;人体痛苦,也是内环境中有了相关物质让人痛苦;抑郁了同样是内环境中有了相关物质使人抑郁,同理,人体内环境中有了相关物质人体就能安然入睡,一觉到天亮,等等。基因通过细胞,形成相关物质,影响内环境,逐步制造了各种细胞,又形成相关物质,再次影响内环境,让人体经历了成长,青春期,抚育下一代,为了这一切,基因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是大约过了40岁以后,基因就不那么管了,任由人体生病,任由人体老去,因为40岁以后人体的生物使命已经完成。当然,人体的等位基因一旦出现各种问题,人体就会出现各种怪病,过去,只有自然选择,现在,更多的是深入研究,治病救人。
人体吃药、打针、点滴,其实也是影响内环境,将有关物质通过各种方式,输入人体内环境,从而影响有关细胞的代谢,实现所谓的治病。我现在似乎理解了,新药的使用要经过那么复杂的程序,因为这些东西进入内环境,必然影响所有人体细胞,产生极其复杂的生化反应,有些短期看不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药初期使用非常好,几年、十几年后,发现不良作用,被下架叫停。
就人体而言,神经系统通过输入神经感受外部环境,经过中间神经处理,通过输出神经,产生运动,或者使用神经递质,通过内环境促使腺细胞分泌有有关物质,影响内环境,提高血压、加快心率、调节温度、改变心情等等,实现对人体的控制,这就是所谓神秘的人体控制,都必须通过人体内环境。
所谓“正饮”、看病吃药等说到底就是改造人体内环境,吃饭是改造,吃药也是改造,若两者有效、有机结合,必将造福人类。几十亿年进化的基因不管人体了,有大脑有思考的人类必须自己管自己。方法无非两种,一是借助各种技术深入研究人体各种机制、各种物质;二是借助大网络大数据,深入人体生活,记录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尤其是食,统计、分析、选择人体的良好行为方式,确保有质量的健康长寿。撰写本文的目标主要就是寻找、确定符合个人的良好行为方式,实现金色的春天。第二部分:人体新陈代谢的一些机制和主要问题。
有人类文明以来,人类就不断探索着人体的健康问题。中国的中医,印度的古医学,中世纪西方的放血疗法等等。当有了显微镜,细胞、细菌的发现,解剖学的深入,以及物理学、化学的发展,人体医学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发现了许多人体的代谢机制,形成了一系列治愈疾病的方法。通过上面的探讨,以及以前的思考,我感到人体有这样几个最基本的机制:自主自由、用进废退、节奏控制、交流提升。本部分深入探讨一些基本的、重要的人体功能、机制,诸如消化、血糖、血压等等,初步思考一下应对措施。
第一、食物消化过程的思考。
据有关资料讲,人体摄入的食物,经过口腔咀嚼,通过食道,通过贲门达到胃,与饱含盐酸的胃液混合,经过胃蠕动,形成食糜,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与胆汁和胰液等混合,食糜由酸性物质转化为弱碱性物质,进入小肠消化、吸收,并与其中的微生物发生作用。通过小肠不断的蠕动,到达大肠,吸收水分等,并与其中微生物作用,最后,经肛门排除体外。食物在消化道运动的整个过程中,蛋白质等基本分解成氨基酸,脂肪等分解成甘油三酯等乳糜颗粒,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葡萄糖,还有其他一些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基本通过小肠黏膜相关组织吸收80%以上,剩下的与不能分解的纤维素等作为粪便排出体外。
氨基酸、脂肪酸、葡萄糖等营养物质经过门静脉进入肝脏,随同其他渠道的血液一起经过肝小叶的肝血窦,在肝细胞内部等等完成一系列的转化,实现了一系列的功能,进入体静脉,并入体循环。人体80%左右的胆固醇是肝脏合成;肝脏合成胆汁,进入肠道和胆囊,帮助食物消化;肝脏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储存,进一步将更多的葡萄糖转化为甘油三酯,运输到脂肪细胞储存等等,肝脏无愧是人体的化工厂。胰脏分泌胰岛素和胰液等,分别进入消化道和血液,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体细胞根据各自特点和功能,分泌不同的物质,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一天看电视节目,一只秃鹫将整根骨头吞入肚子,节目解释说这是秃鹫最喜欢的食物,这些对人来讲不可思议。我想,当人类有了火之后,人类的进化策略已经是降低胃等消化器官的负担,缩短食物的消化时间,留出了更多的交流、娱乐和思考的时间,促进大脑的进化。强大的消化液必然要有强大的保护机制,必然加大各种物质、能量的消耗,有得必有失。现在看来,在自然界人类的进化策略同样很成功。食物经过加热,大大缩短了消化的时间,此外,食物进入口腔一定要充分咀嚼,减少胃的负担,减少对胃的伤害。有时,大块的食物或者是坚硬的食物可能会划伤胃壁,造成胃黏膜等发炎。人体进化中有一个缺陷,呼吸和进食共用一个咽喉,许多动物是分开的。古人讲,食不语是有道理的。食物进入口腔,人体动用了味觉、嗅觉、感觉等,还有唾液腺等,我们对食物的感觉主要来自口腔和鼻腔等,延迟食物在口腔的时间,增加咀嚼时间,体会食物的感觉,这是人体能够有意识做到的,也是正念饮食的要求。
通过食道,经过贲门,食物进入胃。贲门的控制很重要,不是人的意识可以控制的,我感到大脑神经系统和肠脑都参与其中。若贲门的控制失灵,或者是贲门老化失灵,可能造成食管反流。这是困扰许多人的一个严重的疾病。其中的原因值得探讨,吃的过多,吃的过频繁,贲门得不到修复的时间,造成了损伤,可能是一个因素。
有时想问,胃为什么是这样一个弯曲的形状呢?肯定是进化的产物,必有一定道理。也许,这个道理是这样的结构可以承纳更多的食物,不会向下压迫小肠和大肠,也不会向右压迫肝脏等,因此,相对而言,胃的支持结构弱一些。根据胃的特点,吃饭后,减少剧烈运动,尤其是上下的跳跃,确保胃的相对位置固定,可以减少胃的伤害,防止胃下垂等。若食物比较硬,或者有一些尖锐的角,很可能划伤胃壁,造成炎症,加上胃液的浸泡,饮食又不合理控制,炎症会越来越重,甚至胃溃疡,胃穿孔,威胁生命。因此,确保食物状态十分重要,人体的胃无法消化骨头。据统计,欧洲人和四川人胃癌发病率很低,分析讲,欧洲人吃肉,分泌胃酸多,四川人吃辣,胃酸分泌的越多。他们没有讲道理,我猜想,胃酸分泌多,胃黏膜相对讲代谢快,因此,癌细胞无法生存。《水是最好的药》的作者巴特曼博士讲,上世纪他被关在伊朗的监狱期间,仅仅依靠正确的喝水治愈、缓解了几千人的胃病,其中不少人是胃溃疡。我接受了他的观点,并向有胃病的同事推荐,据讲有很好的作用。其中的道理是水可以稀释胃液,可以促进胃黏膜保护层黏液的分泌,同时,可以为胃液提供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正常消化。有资料讲,胃部细胞几天之内就要更新一遍,因此,我感觉,要保证胃的健康,必须要有充足的修复时间,胃是空的,可能没有胃液,而且时间足够长,还需要深入了解其中的机制。当食物在胃里与胃液充分混合,充分反应后,形成食糜,大脑神经系统以及肠脑检测到,打开幽门,让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幽门附近有幽门螺旋杆菌,据说是胃癌的元凶之一,也有人说无所谓,但没有总是好的。
神经系统对贲门和幽门的控制是有规律的。一次,我吃了一袋蟹黄豆,小袋,然后,喝了一杯水,当时过敏期间,喝水可以缓解过敏症状。半小时后,腹泻。再来一次,还是腹泻,然后就一切正常,没有任何其他炎症。巴特曼博士讲,用舌尖舔咸盐,慢慢融化,可以疏通堵塞的鼻腔。我试了,确实有效。但有一次,喝了一杯水后,然后舔咸盐,感到十分的恶心,十分想呕吐。现在想想,感到是神经系统对人体胃的进口和出口的控制。我猜想,吃了蟹黄豆,马上喝水,胃以为就是水,打开幽门,将食物放到十二指肠,也没有过多的胆汁、胰液,肠脑检测到,认为是毒物,启动腹泻程序,绷紧肠壁,不再吸收,加速蠕动,排泄出肚。同样,喝了水,马上舔咸盐,神经系统认为是摄入食物,这样做是不好的,因此,启动恶心程序,关闭幽门,打开贲门,胃部痉挛,努力将胃中食物吐出。也许我的猜想有问题,但摄入食物有规矩有方法千真万确。因为,吃上出的问题还很多。我的两位朋友,一位一段时间比较劳累,消瘦,一次一口气喝下了一大瓶橙汁,得了急性胰腺炎,差一点要了命;另一位,一段时间不规律的大吃大喝,尤其是肉类,也得了急性胰腺炎。治疗期间,几十天不能吃饭,靠点滴维持,十分受罪。我想,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吃饭不是一件小事,你真的会吃饭吗?
食物进入十二指肠,胆汁和胰液进入,与食糜混合,进一步的消化,尤其是对脂肪的分解,然后在小肠内,营养物质通过所谓“肠道屏障”进入门静脉,通过肝脏过滤,进入体静脉,进入人体内环境。上面谈过“麸质”,是一种小麦蛋白,黏性很大。我猜想是这些蛋白分解不彻底,粘在小肠肠壁上,引发炎症反应,一方面是造成肠漏,让一些大颗粒的物质进入门静脉,产生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另一方面是造成肠道壁水肿,不再吸收任何物质,并启动腹泻程序,形成“乳糜泄”,严重时危及人体生命。所以,“麸质”还必须控制。当然,造成肠道炎症反应的物质不止是“麸质”,还有许多,诸如有害细菌、病毒等等。控制饮食,同时,有意建造自身的微生物环境也十分有意义。喝不同的酸奶,补充不同的益生菌和益生元是一种策略,可能粪水移植也是一种方法。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反复思考,对炎症反应有了全新的认识。过去,认为炎症反应是坏的,不应该出现。现在认为,炎症反应是人体进化的护身符。在进化的道路上,有害物质到处都是,人体又不得不进行尝试,炎症反应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让人体度过了许多难关。现在人体的免疫系统就是这样一路进化来的。无论是促炎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等,还是基因、抗体等,构成了人体的一道钢铁屏障。其实,体温对炎症反应的效果,免疫系统的作用,起了很大的贡献,缺点就是基础代谢提高,消耗较大等。蝙蝠身上有冠状病毒,但从来不发病,主要是体温高,达到40多度,免疫功能强大。所以,发炎发烧是一种提高免疫功能的机制,但同时可能造成人体有关器官损伤,物理降温不失一个好办法。
经过小肠吸收和大肠吸收,将近80%的营养物质被吸收,其他作为粪便排出体外。痔疮是肛门经常出现的问题,造成了很多的痛苦和尴尬。痔疮的原因有静脉曲张说,也有肌肉松弛下坠说。经常提肛可以预防痔疮。
至此,消化过程可能的问题以及原因谈到这里,详细的措施,还需专业医生提出。有病思考,有病看医同样重要,相信医生是对的,讲清道理也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血糖的控制与问题。
人体内环境必须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葡萄糖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细胞的代谢和相关物质、细胞的正常状态,其中的机理比较复杂,结合个人的认识,简述如下。
1、葡萄糖在细胞内的反应。在细胞膜上胰岛素的受体,与胰岛素结合,会促进细胞通过转运蛋白接受葡萄糖。葡萄糖进入细胞后,根据细胞的不同,或者是细胞内相应酶的不同等,会有不同的反应。一般的,葡萄糖经过复杂的反应,生成三磷酸腺苷即ATP,完成能量转化,储存能量,供相应的生化反应使用。由于细胞内随时都有生化反应需要能量,细胞膜的主动运输也需要能量,所以,葡萄糖的能量转化反应始终不能停。一旦停止,细胞内缺少ATP,生化反应无法进行,细胞就会启动凋亡程序,细胞死亡。因此,低血糖时,葡萄糖不足,细胞生成的ATP不足,细胞不能正常运作,尤其是大脑神经元失去功能。若神经元大面积死亡,大脑致残甚至死亡。当然,血糖高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增大了相关物质糖化的概率,使相关物质失去功能,增加了炎症反应的可能性等,伤害相关脏器,造成人体的损伤,糖尿病仅仅是其中一种。这个损伤过程比较漫长,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此外,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肝细胞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若葡萄糖再多,肝细胞将其转化为甘油三酯等,若没有及时将甘油三酯运到脂肪细胞,渐渐就会形成脂肪肝;脂肪细胞也可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甘油三酯储存。据有关研究,人体体重增加的脂肪绝大多数是多余葡萄糖转化的,因此,有了这样的说法,吃肉不长胖,但吃白面大米长胖,我基本认可这个事实,不吃肉,仅吃大米白面也能长胖。
2、血糖调节机制。简单讲,就是内环境增加葡萄糖等,刺激胰脏内胰岛细胞ß分泌胰岛素,进入内环境,刺激各种细胞加速葡萄糖的进入,或代谢反应,或转化为糖原储存,或转化为甘油三酯存储,以备将来使用,从而降低了内环境中葡萄糖的含量。这就是简单的血糖调节逻辑,当然,其中有极其复杂的生化反应,但胰岛素是人体所有激素中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若内环境中葡萄糖含量低,一般讲是刺激胰脏内胰岛细胞a分泌胰高血糖素,进入内环境,刺激相关各种细胞释放糖原,或者是促进甘油三酯的分解,合成葡萄糖,进入人体内环境,增加内环境葡萄糖的含量,确保各种关键细胞的正常功能。
3、糖尿病形成的可能原因。对于二型糖尿病而言,造成的原因可能是这样的。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过多,转化成的葡萄糖也多,因此,人体内环境中的葡萄糖含量就高,就会刺激胰岛细胞ß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若长期摄入碳水化合物都偏多,人体内环境中的葡萄糖含量长期过高,则胰岛细胞ß长期受到刺激,而胰岛细胞a长期不受刺激。我猜想,根据人体细胞“用进废退”的原理,时间一长,胰岛细胞a就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带动着整个胰岛都受到破坏,胰岛细胞ß也受到损害,失去功能,不能再分泌胰岛素了,人体血糖失去控制,持续偏高。这时,人体又启动了新的机制。当血糖超过肾细胞的糖阈值时,血糖减少回收,出现尿糖,成为糖尿病。
从上述分析可知,二型糖尿病的根源就是饮食出现了问题,导致了人体机能受损。由于得病时间长,初期危害不大,过去困难时期营养很少等原因,糖尿病始终得不到充分的重视。纵观人体中老年时期,血糖偏高是最大的危险源,会持续氧化相关物质,造成持续的炎症反应,也是老年痴呆等病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怎么治,2018年3月14日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讲到了一个方法,据说5年糖龄可以痊愈,其他的糖尿病患者的情况都有很大的改善。此方法就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叫极低热量法。我感觉,适当禁食也是一种好办法,原来我的空腹血糖5.6,采取适度禁食,现在空腹血糖4.6。有关专家讲,空腹血糖超过5.0,就存在胰岛素抵抗,是潜在的糖尿病。应该讲,适度禁食可以减少胰岛素抵抗,预防糖尿病,据说,好处可能还有很多。
第三、血液循环系统的运行和问题。
现在,我们知道人体内环境十分关键,人体健康关键就是内环境的正常完美,其中有一系列的衡量指标,诸如血压、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等,还有一些炎症指标,一些矿物质指标,一些激素指标,一些毒素指标,脑血屏障和肠道屏障的检查指标等等。可以看到绝大多数是血液的检查指标,因为血液是人体内环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她的好坏常常标志着人体内环境的优劣。
一般讲,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都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心脏通过搏动给血液提供动力,将动脉血打入细胞周围组织液中,将静脉血吸到心脏里,我甚至认为淋巴液也是吸入心脏的,与血液混合在一起,进行循环。因此,动脉血管必须保持一定压力,否则,过低,循环就不顺畅,就可能造成相关器官缺氧、缺营养物,出现无力、头晕等一系列症状;过高,就可能造成一些器官的长期损伤;太高,就可能造成出血,危及健康。血压的调节机制,经过了长期的进化,已经成为脑干神经网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满足人体的代谢需求和生存需要。一份材料讲,在紧急情况下,人体的血压曾测到300左右。在紧急情况下,升高血压,为相关机体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是人体生存进化的结果。1、高血压。人体出现的高血压就是这套血压控制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若人体血管硬化,弹性不足。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血液升压时,动脉血管不能扩张,不能吸收一些能量,于是血压升高了;当心脏舒张时,动脉血管没有弹性,释放不了能量,血压一下子就低了下去。这种高血压的特点就是收缩压偏高,舒张压偏低。通过服用舒张血管的药物,此类高血压基本就可以达到正常的水平。若人体到达高原缺氧的地区,大脑供氧不足,血压调控机制就会加大心脏的搏动,增加输出压力,于是收缩压上去了,舒张压也上去了。回到平原地区,血压就又恢复正常了。若年龄大了,心脏功能弱了,再加上血管硬化,结果是收缩压上去的不多了,但舒张压下去的不少。血液舒张压过低要影响细胞的代谢,减少了物质自由扩散的速度,降低代谢水平,也是十分危险的。这类高血压患者要谨慎用药,防止血压过度降低,同时要辅助一些适当的身体锻炼,增强心脏功能。其实,还有一种更常见的高血压,原因是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粥样硬化的机理下面我们讨论。血管斑块减少了血管的通血截面,导致一些重要的器官供血不足,诸如脑、肝、肾等器官,人体进化形成的机制必然要求加大供血,一招就是提高心率,另一招就是提高血压,加快流速。我感觉,提高心率是最后的选择,首选是升压。其结果是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同时升高,总体看,对相关器官合适了,但对其他器官组织,血压过高,长期会有损害。当然,缺血的器官也会启动旁支效应,通过增加缺血部位的毛细血管,代偿受到阻碍的血管,因此,若粥样硬化的过程得到逆转,则既有的高血压会慢慢正常。我想,一个人单纯由于血管粥样硬化造成高血压,通过积极主动持续的锻炼,血压会慢慢趋于正常。昨天,收听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一个顽固性的高血压患者,去了很多医院,想来很多办法,高血压始终没有降下来,后来通过吃中药,血压下来了,虽然没有根治,但许多不适症状消失了。他吃的药里有一味药是地龙---蚯蚓,我想地龙有化瘀通络的作用,血管斑块得到了缓解和维持,甚至是缩小。
还有其他一些高血压的症状,不多说了,通常而言,血管硬化、血管斑块等是中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问题。主要药物有沙坦类和地平类等五六大类降压药。血压调节是人体的一种重要机制,出现高血压就要积极就医,积极治疗,认真吃药,认真锻炼。
2、动脉血管粥样硬化。上面讨论了高血压,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简称血管斑块。斑块的危害不仅仅是高血压,还有许多人体健康的威胁,诸如心梗、脑梗、血栓造成的死亡等等,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甚至,我认为由于血管斑块、血液粘稠等原因,造成的微小血管的堵塞更是数不胜数,危害同样巨大。
有人讲,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是造成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元凶,因为大量资料显示,高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与血管硬化高度一致,但真正的道理并没有那么简单。
心脏搏动,据测算一天全部血液循环1700多次,对动脉血管的冲击力、压力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大的,时间长了,可能会造成血管内壁的损伤。还有一些外力作用在血管上也可能造成血管的损伤,诸如受伤、手术等。受损部位的血管上皮细胞就会释放相关细胞因子,吸引白细胞,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进一步吸引糖化低密度脂蛋白通过血管内壁进入内部沉淀下来,然后,吸引巨噬细胞到来,吞食糖化低密度脂蛋白,将大量脂肪分子留在巨噬细胞内,形成充满脂肪的泡沫细胞,慢慢沉淀,表面覆盖着纤维组织和上皮细胞,形成斑块。若这个过程一直持续,斑块会越来越大,直至堵塞全部血管,当然,时间足够长时,会进行旁支效应,代偿血管堵塞,人体感觉不到,体检时才发现。若由于种种原因,急剧收缩、外力等因素,斑块破裂,里面的物质出来,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启动凝血机制,就会形成血栓,一旦堵住血管,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可以这样说,冠状动脉产生血栓,随血流移动,就是心梗,威胁生命;给大脑供血的颈部动脉、锁动脉等产生血栓,随血液移动,就是脑梗,同样危险。
通过上面分析,造成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元凶基本有两个,一个是血管壁破损,不可避免,可以加强血管营养,加速血管代谢;另一个是糖化低密度脂蛋白,可以预防,减轻。
所谓糖化低密度脂蛋白是指血管中的低密度脂蛋白与葡萄糖结合,通过血管到细胞处,与细胞膜上的受体无法正常结合,低密度脂蛋白包裹的胆固醇也无法进入细胞内,造成人体内环境,尤其是血液中的糖化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增加了参与破损血管壁的修复机制的可能性,造成了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因此,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特别是降低血糖是防止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关键措施。
我们对胆固醇有许多误解,其实胆固醇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脑更是如此。缺乏胆固醇,大脑的功能会受到严重的损伤。人体80%的胆固醇由人体肝脏合成,食物摄入的胆固醇只占其中的20%左右,适当多摄取一些胆固醇,还可以降低肝脏负担。在肝脏内,低密度脂蛋白与胆固醇结合,通过血液将其运输到细胞周围,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实现其功能。高密度脂蛋白恰恰相反,是将细胞周围的胆固醇结合后,运输到肝脏部位,重新使用或者是进行其他使用。本质上讲,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是一样的,都是胆固醇等物质的一种运输工具,没有好坏之分。我猜想,只是低密度脂蛋白相对容易糖化,所以有了坏蛋白质的名声,因此,降低人体内环境血糖是减少糖化低密度脂蛋白,减少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关键措施之一。
其他应该还有,减低人体内环境的炎症因子,减少炎症反应。当然,这仍然需要全面的看,炎症反应其实是人体进化的重要保障。在人体进化的过程中,破损、毒素等危险因素,因为有了炎症反应,有了人体的免疫系统,人体才能够遗传繁衍下来。随着人体寿命的延长,许多由于炎症反应造成的慢性隐患都显示出来,诸如阿尔茨海默症、血管粥样硬化等等,我们应该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做法是减少造成炎症反应的因素,诸如过度运动、吸烟、过度饮酒,甚至过度饮食等,补充一些必须的抗炎物质,诸如维生素D、维生素B族,还有抗氧化强的蔬菜,诸如紫甘蓝、白菜、大蒜、姜等。减少炎症反应一定要从源头抓起。
3、 静脉曲张。所谓静脉曲张是指静脉血管壁在压力下膨胀,严重的产生炎症反应,伴随红肿、疼痛等,甚至可能导致坏死,引起死亡。静脉曲张的副作用也很大,可以引起静脉血栓,引起肺栓塞,危及人体生命。因此,静脉曲张必须认真对待。
我认为,静脉曲张主要是人体长时间站立,或者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长期如此,造成了相关结构的损害,诸如下肢静脉瓣膜等损伤,造成静脉回流不畅,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提前预防,实现“正行”、“正坐”、“正卧”就能避免静脉曲张的产生。
他们讲:冬泳是血管的体操,我感到有道理。人体浸入冷水之中,全身表面毛细血管全部遇冷收缩,因此,血管的体积瞬间缩小,血压马上升高。我测量过,基本比正常血压高出40个毫米汞柱左右,有些人可能更高一些。这样的好处是减少了血流量,使动脉血管人为扩张,锻炼了动脉血管的弹性;当从冷水中出来,几分钟之内,浑身通红,说明在高压下,血液充满了毛细血管,甚至进入相关组织液中,相当于刮痧,相当于按摩,相当于拔火罐,让全身毛细血管及周围组织得到了锻炼。一次体检,医生对一位经常冬泳的老大姐讲,你的血管比三十多岁的人好,她已经60多岁了。所以,冬泳让人快乐,科学冬泳让人健康。当然,还有持续思考冬泳,体会冬泳。
第四、阿尔茨海默症的分析及对策。
因为阿尔茨海默症的重要病因就是糖尿病,号称是三型糖尿病,所以我们来讨论一下此病,此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与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近,尤其是中老年人。
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主要指中老年人认知发生障碍,产生失智失能的一种可怕的疾病,大家都见过或者是听过,不多说症状了。当然痴呆有很多种,今天探讨的是由日常生活引起的,数量最多的一种。
戴尔·E.布来得森教授撰写的《终结阿尔茨海默病》,我认真读了三遍,很受启发,很受教育,下面讲的基本都是书中的内容,只是按照个人的方式进行了概括。
1、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理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起作用的结果。布来得森教授培养了脑癌的细胞,进行了大量的实验,通过实验他发现:造成脑细胞大量死亡的β淀粉样蛋白,其实为了保护脑细胞避免毒素、细菌等侵害,减低炎症反应损害,面对营养缺乏等因素,脑细胞采取的一种保护大脑的机制,生成的一种物质。当有炎症、营养缺乏、有毒素等时,将脑细胞产生的一种大蛋白,分割出四份,其中包括β淀粉样蛋白,抑制部分大脑,保护大脑最重要的部分。当没有炎症、营养缺乏、毒素等因素时,将脑细胞产生的大蛋白,分割成两份,没有β淀粉样蛋白,促进大脑代谢,正常工作,避免了大脑相关细胞的死亡。就是这样一种机制,相关大蛋白向分割四份的方向发展,就是产生更多的β淀粉样蛋白,造成更多的脑细胞死亡,阿尔茨海默症日益加重,从大脑认为不重要的部分开始,直到脑干部分,威胁人体呼吸、体温等基本功能时,生命就停止了。如果相关大蛋白向分割两份的方向发展,不会产生β淀粉样蛋白,这两份蛋白质分子都是促进脑细胞健康代谢的因子,所以,就会逆转原有的阿尔茨海默症的进程,恢复正常。即使没有出现阿尔茨海默症的人,采取了一定措施,减少了产生β淀粉样蛋白,也会提高大脑的整体健康状态。我感到,布来得森教授治疗方法的核心就是相关大蛋白的分割机制由四份向分割两份转化,并维持住,确保大脑始终平安稳定。
2、多种致病因素及预防措施。戴尔·E.布来得森教授将阿尔茨海默症分成了三种,一种是炎症型,一种是萎缩型,还有毒素型。他讲携带一个或者两个ApoE4等位基因的人群更易得炎症型的病,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ApoE4等位基因是一种促炎基因,是人类进化的产物,通过炎症反应,增加生存机遇。萎缩型主要是一些激素水平偏低、维生素D减少、存在胰岛素抵抗、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偏高等支持脑细胞的营养枯竭造成的,一般出现症状比炎症型晚十年左右。毒素型主要是有关毒素、细菌等进入人的大脑,急性促发相关机制,造成β蛋白大量生成,发展迅速,造成脑细胞大量死亡,威胁生命,病程较短 。检查这种病人,常常伴随着血脑屏障受损,通透性加大,脑里有细菌、重金属等物质。
根据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积累,布来得森教授提出了治疗或者是预防阿尔茨海默症的办法,称作ReCODE个性化治疗程序,实践中,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为绝望中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温暖的曙光。我更倾向预防,基本措施有这些。
(1) 同型半胱氨酸高于6μmol/L时,服用维生素B6、B9、B12,或者食用富含这些维生素的食物,降低人体内环境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根据有关资料,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促炎物质,是人体的慢性炎症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2) 若空腹血糖高于5 mmol/L时,较大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调节饮食,杜绝胰岛素抵抗。所谓胰岛素抵抗就是指虽然血糖正常,但胰岛素的分泌水平依然很高,血糖的正常是过量胰岛素分泌的结果,时间长了,必然造成胰岛的损伤,造成糖尿病。基本方法,就是控制饮食,方法很多。
(3) 若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 0.9mg/dL等指标超标,可能存在由高血糖、摄入碳水化合物过多、摄入不良脂肪、肠漏、麸质过敏等各种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杜绝这些危险源。
(4) 采用抗阿尔茨海默症的食谱。诸如低酮饮食、适度禁食、修补肠道、益生菌等。适度开展,认真体会,不断总结,简单易行。
(5) 经常锻炼。人体是运动的产物,我越来越相信这样的观点了,大脑更是人体运动的产物。锻炼,尤其是适度挑战人体极限的运动,可以促进人体脑源性营养因子的产生,促进大脑新的神经元的产生和新的突出的产生。锻炼要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6) 保障睡眠。 这是我下一步要攻克的难题,前一段时间,睡眠有问题,最近好一些,原因还需要总结。相关资料的方法很多,但我感到大多数都是人云亦云的重复语,基本价值不高,需要深入了解,仍然需要坚持初心,坚持基础原理。
(7) 大脑训练。与运动比起来似乎作用小一些,但我感到,大脑训练有其独特的价值。身体肌肉的运动,让人体产生脑源性营养因子,大脑训练让这些营养因子发挥作用,迅速形成新的结构,应该是相得益彰,因此,肌肉运动完,稍事休息就进行大脑训练或者是学习、读书等脑力活动,会有显著的效果。
(8) 避免毒素。这是基本的工作,常常被忽视。过夜菜不要吃了,发霉的东西一定要扔掉,冰箱一定要定期打扫,这是病毒、细菌的大本营之一,厕所、浴室都要及时消毒打扫。我的如图也同样关键,鼻子和口腔发炎,有细菌,常常威胁大脑的健康。据有关资料介绍,在阿尔茨海默症的大脑了发现了口腔和鼻腔里的致病细菌,因此,要小心口腔出血发炎,小心擤鼻子的方式方法等。
(9) 补充激素。需要补充一些维生素,人体由于种种原因,缺乏很多关键的物质,造成了人体的相关机制无法启动,根据体检情况,适度补充维生素等营养品,适度摄入一些坚果、鳄梨等物质,对人体健康好处多多。
布来得森教授总结出了三十多种致病因素,他讲造成阿尔茨海默症的原因不是一种,而且出现病症时,可能已经有十年左右的病程,对大脑已经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单靠一种药物想治愈阿尔茨海默症是不可能的,必须要综合治疗,而且针对每一个人的特点,制定个人的特定治疗方案。上面提到的一些治疗方法,都是其中的一些主要的内容,基本没有药物,基本是通过日常的饮食、运动、锻炼,包括身体的和头脑的,来实现阿尔茨海默症发展进程的逆转,若没有阿尔茨海默症,这些行为也可确保我们的大脑更加健康、灵活。第五、人体的运行节奏和一些特点。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血糖的调节是一套进化得来的机制,血压的调节也是一套机制,包括阿尔茨海默症也是如此,符合正常的机制,人体就会健康,反之,人体就会出现各种健康问题。如果多问题叠加,则可能造成一系列的机制联动,对人体的健康威胁更大。更多的机制就不探讨了,我现在越来越感兴趣的是人体的运行节奏,感觉其中有许多规律可循。
1、人体运行的节奏。先说细胞,通观各种人体已知细胞的代谢过程,我感觉,人体细胞就两种状态一种是工作,或者生长成熟,或者制造各种物质,或者是释放相关物质,或者是吞噬相关物质;还有一种状态就是凋亡,腾出位置让新分裂的新细胞代替。凋亡细胞的残留物质由巨噬细胞等处理后 进入内环境,重新使用。应该不存在一种所谓的修复状态,不行就凋亡,就被淘汰,只存在两种状态:生与死,简单方便,符合细胞进化中形成的代谢机制。
那么,由细胞组成的各种组织呢?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但这些组织结构由于细胞的分化、结构的不同、位置的各异等等,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态。细胞就是在其中发挥作用,因此,无法准确分出其状态。概括讲,有好状态,不好状态;还可以讲出许多各种不同程度的状态。
由组织构成的器官呢?以肝脏为例,食糜到达小肠后,经过肠道屏障,进入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脏里,血液进入肝血窦、肝板周围,实现血液与肝细胞最大面积的接触,其中有各种功能细胞,诸如巨噬细胞,清除由门静脉输入血液里的有害物质,或者这样讲,清除不能进入肝细胞的物质,诸如细菌、大的的营养颗粒等等,所以,感到一些小的病毒等就有了机会,进入肝细胞,破坏肝细胞,诸如甲肝、乙肝等。肝脏还需要将大量的甘油三酯、磷脂等形成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进入血液,进入人体内环境,供各种细胞通过受体选择。肝细胞还要将高密度脂蛋白运回的胆固醇以及细胞质内的胆固醇,输入到胆汁中,成为胆汁的一个组成部分,排入肠道,重新吸收代谢。肝细胞还要将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在肝细胞内,当糖原充满后,肝细胞就开始将葡萄糖合成为甘油三酯。若甘油三酯太多,无法运输完的时候,他们就留在了肝细胞内,于是,人体形成了脂肪肝,影响肝细胞的功能,甚至造成肝硬化等一系列问题。
人体开始跑步,消耗大量的葡萄糖,人体内环境中葡萄糖水平降低,相关细胞释放因子或者是肝细胞自己通过受体感知,葡萄糖水平不足,于是停止合成甘油三酯,停止合成肝糖原等工作,开始分解肝糖原,释放到人体内环境中,提高葡萄糖水平。若跑步继续,仍然需要大量的葡萄糖,这时就会分泌相应的酶,分解相应的组织,即所谓一切标志为无用的组织,诸如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等。人体停止跑步,摄入食物,一般讲,可能启动肝糖原的合成,我感觉,如果启动了甘油三酯的合成,上一次运动形成的一些物质将会消耗没有,又关闭了脂肪代谢的大门。如果没有启动甘油三酯的合成,则保留了脂肪代谢的环境物质,消耗葡萄糖,降低葡萄糖水平,就可以及时启动脂肪的代谢。这样分析可以得知,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是消耗人体脂肪的关键,是控制体重的关键。当然,人体的机制由许多激素影响的,常常看到一些由于激素水平异常的人,出现了异常的人体脂肪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机制,对症下药。
分析可以得出,若肝细胞内环境的物质变化不大,肝细胞就渐渐减少分泌胆汁(也可能平时肝细胞进行其他工作,没有其他工作时,更多的分泌胆汁),停止合成肝糖原,减少合成载体蛋白等,可以启动相应的机制,即分裂形成新细胞,凋亡老细胞和破损细胞等所谓的修复建设工作。肝脏的修复工作,应该与人体的睡眠有关。睡眠时,神经系统分泌相应的物质,促使相应的器官启动器官的修复工作。生物的进化之路充满的艰辛,睡着了,失去了意识,很可能就失去了生命。那么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动物都必须睡眠,都需要一段时间失去意识,我想这就是生物器官的要求,需要修复时间。于是,我们可以得出人体运行的节奏就是人体睡眠的节奏,在睡眠期间,人体所有器官都将启动相应的修复建设机制,进行修复建设工作。按照这样的节奏生活、工作、锻炼,身体就健康,否则,必将伤害人体健康。
2、一些机制特点。比方说胰岛里有两种细胞,一种是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分解相关物质,释放葡萄糖,抑制糖原的合成和甘油三酯的合成,提高内环境血糖水平;另一种是β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细胞吸收葡萄糖等,降低内环境血糖水平。这两种细胞相互拮抗,互相制约,应该讲,每天两种细胞都能发挥作用,整体机制才健康。
还有一个例子瘦素,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至关重要的激素,控制着人体的新陈代谢,是人体生理节律总的守门人。瘦素控制甲状腺素,从而控制人体新陈代谢;它跟睡眠关系密切,睡眠好,瘦素就会正常分泌,否则,就减少分泌,人体就会感到饥饿,就想摄入碳水化合物;瘦素也有抵抗,当甘油三酯长期偏高时,瘦素与胰岛素一样,出现抵抗现象,最终造成一系列的影响。这一激素的发现,让我再一次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瘦素由脂肪细胞分泌,这意味着脂肪细胞多的,分泌的瘦素就多,瘦素分泌多,可以增加饱腹感,有利于控制饮食,减少肥胖。反之,脂肪细胞少,分泌的瘦素就少,有利于增加饮食,增加脂肪细胞。同时,瘦素与睡眠挂钩,也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机制,也就是说缺少这种机制,人不会进化到今天。通过瘦素,我感到,在食物极度匮乏的进化过程中,人体必须要有足够的脂肪,脂肪的作用不仅仅是储能,还有许多重要的作用。我们减肥,保障人体健康,不是减少脂肪,是减少多余的脂肪,绝不是所有的脂肪。
我还想到了,晒太阳和维生素D的关系。晒太阳可以增加维生素D,对于骨骼、肌肉有好处。过去,我们的祖先晒太阳,主要是去打猎,需要长时间、长距离的奔跑。大量运动产生自由基对人体是一种损害,紫外线长时间照射也是一种氧化损伤。产生维生素D可以代偿晒太阳的危害和奔跑的危害,这应该也是一种机制。那么在今天,我们不要过量运动,适度减少阳光照射,但同时补充一些维生素D,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这也许就是对人体机制的有效利用吧。
翻阅资料的过程中,看到在人体的内环境中,有促血小板凝结的物质,也有抑制血小板凝结的物质,不同情况下出现不同的物质,控制血小板的凝结。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有人体的机制,在漫漫进化中,都有互为拮抗的不同控制物质,实现着相关过程的进展和逆转,当然实际情况,更要复杂,因为这些所有的物质都汇聚在人体内环境里,很多小颗粒物质几乎是均匀的,没有多少的区别,因为人体血液循环50多秒就完成一次。这些物质之间的关系必定是复杂的,影响其中的因素基本就是水溶液的浓度、钠离子的浓度,分子之间、离子之间以及相互之间的电子吸引力。可以想象,我们吃的药,其实最终进入人体内环境中,参与其中的电子吸引结合的变化,从而影响相关机制的进程,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我们吃的食物毕竟是有限的,由于地域、时间、喜好等等,可能缺少促进人体健康机制的一些物质,因此,需要根据检查指标,适当的进行一些补充是完全必要的。我们做的手术,其实是采用物理的方法,将异常占位的组织和器官切除,或者替换其中的部件,或者是固定相关组织,或者是构建新的通道,进行一些针对性的消炎等等,然后,人体启动炎症反应,启动免疫系统,实现伤口的修复,最终实现器官功能的恢复。
3、睡眠。应该讲,睡眠是人体最显著的节奏,白天工作,大脑清醒,黑夜休息,大脑失去意识,进入潜意识状态。睡觉是所有高等动物拥有的基本需要,不可缺少,当然这也是人体进化的产物。围绕着睡眠的节奏,人体所有器官进行着不同的工作,白天紧张状态,黑夜睡着后进入放松状态,并进行着极其重要的修复工作。
据研究,人体睡眠简单分为三种,一是浅睡眠,二是深睡眠,三是快速眼动睡眠。用相关仪器测量脑电波,观察大脑神经元活动电位的总体情况。清醒时,脑电波频率高,波幅小,进入睡眠,首先是波幅几乎很小,频率也较高。睡眠逐步深入,波幅增高,频率降低,进入深睡眠,波幅最高,频率最低,然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脑电波与清醒时的脑电波比较接近。这是一个完整周期,一般需要90分钟,人体的睡眠需要5个左右的周期,大约7个多小时,然后,在最后一个深睡眠期间醒来。睡觉期间,人体肌肉松弛,没有张力和活力,胃肠活动增加,生长激素、瘦素、汗液等分泌增多。
脑电波是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总体反映,可能不同部位的脑电波还会不同,可能会揭示出更多的大脑活动情况。根据人体睡眠期间的脑电波,我猜想,人体由清醒进入睡眠,是相关物质积累的结果,这种物质在人为减少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大量信息输入时,作用到神经元受体上,抑制神经元神经脉冲的发射,减少了突触电位的变化,人体进入睡眠状态,这时的脑电波就是没有波幅,但隐约的频率较快。进入下一个阶段时,脑电波波幅变大,但频率变小,这意味着一组神经元越来越同步发射神经冲动,改变突触电位,其他部分的神经元依然没有发射神经冲动,或者是几乎所有神经元越来越多的同步发射神经冲动,因此波幅越来越高。这可能是一种神经元的修复行为,可能制造一种物质,或者清除细胞膜上的一些受体和补充一些受体,或者是刺激胶质细胞等分泌相关物质保护神经元和轴突,或者是根据一些神经营养因子,生产新的神经元细胞等等。这个期间,没有梦,也说明这个问题,神经系统没有调用相关信息。快速眼动睡眠期间,脑电波与清醒时非常像,血压升高一些,但肌肉仍然松弛,没有张力,此时人体醒来,多数都讲在做梦。我猜想,大脑神经元活跃,尽管没有视觉、听觉等输入神经元的参与,但神经元的活跃程度类似这些神经元参与,应该讲,大脑系统在调用这些信息,也许是整理这些信息。那么,大脑系统是按照什么原则进行工作的。我猜想,根据大脑结构化的原则,整理的过程应该在基因里有体现,表现为相关物质的分泌,无非就是一个转储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进行不同位置的存储。这期间,相关神经系统抑制,没有所谓的情绪管理。还是将经常出现的信息存储起来,将重要的信息存储起来,还有清除一些没有必要的突触连接等,也就是这些操作了。这是进化的结果,有利于人体的生存,有利于人体的繁衍。这个周期要重复多次,我猜想,快速眼动睡觉是一种消耗,同样会有相关物质的产生,促使大脑系统进入下个阶段,以此类推。虽然有基因的影子,但控制的关键还是人体内环境的物质。在睡眠期间,脑细胞活动的方式与清醒时不一样,内环境的物质也会不同,在几个小时的时间里,通过各种运输方式,浓度大就会低一些,多的就会少一些,不够的就会补充一些,这样就实现了所谓的睡眠休息,人体恢复。
4、干细胞控制人体的节律。人体都要经历受精卵、胚胎,然后出生,婴儿、少年、青年,进入青春期,人体的器官全部形成,完全具备了结婚繁衍的身体条件,下一代出生,抚育下一代,到下一代可以结婚生子的时候,其实作为一个生物意义上的人体已经完成了生物的全部使命,DNA得到了延续。接着人体进入老年期间,虽然身体很好,但已是生物意义上的老年了。如果是雄狮,可能就被下一代雄狮赶出狮群,在孤独中死亡;如果是雌狮,在狮群中渐渐失去优势价值,被边缘化,可能是最先死去的一类。虽然这样很残酷,但这样的选择让整体狮群保持了基因的有效传递和强大基因的优化。人体在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人之前,其实也遵循着这样的进化之路演化着。
在生物的进化中,形成了干细胞,干细胞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核心控制作用。通过相关资料的学习,我感到,干细胞是这样控制人体成长的。最初只有一个受精卵,然后分裂,形成最初的干细胞,在不同物质的诱导下,发育成各类祖细胞,然后分泌各种物质,还是在不同物质的诱导之下,发育成各类细胞,构成各类组织,形成各种器官,从而构成整个人体。我猜想,基因是各种物质的构成信息,而且在DNA 上有各种对应标识,有了相关物质,才能启动相应物质的合成等等。DNA与干细胞等密切配合,按照这样一个节奏,完成了一个个的阶段任务,直到青春期。青春期以后,各类血液细胞等还需造血干细胞不断提供,身体的相关组织中还有少量一些干细胞完成着修复组织器官的任务,随着时间的延续,这些干细胞越来越少,人体慢慢走向衰老,直至完成使命。
其实,随着科技的进步,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在人体健康上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指日可待。第三部分:正饮的保健措施。
前面两部分论述了人体新陈代谢的特点,讨论了一些重要基础机制的要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简单应对的方法。通过上面的思考,我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人体运作基本模型,对一些功能有了全新的了解,尤其是对人体的成长有了一个自认为自圆其说的解释,这些让我感到十分愉快和自豪。“正饮”的思考没有仅仅停留在“吃喝”上面,而是通过对人体内环境的深入研究,探讨如何通过“正饮”,顺应人体的机制,满足人体内环境的需求,确保人体的正常的运行,为实现人体应有的追求,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纵观当前人体遇到的健康问题,结合自身的考虑,我感觉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是杜绝阿尔茨海默症,杜绝一切痴呆问题。通过学习布来得森教授的著作,我坚信了阿尔茨海默症可以预防,可以改善,方法很简单,但要全面、要坚持、要反馈。为了健康的中老年生活,这样做应该是值得的。第二是杜绝或者是控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这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根据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了粥样硬化的原理,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问题,必须要长期不断的努力。冬泳是我的爱好和健身方式之一,但最大的隐患就是心脑血管斑块的脱落等引起的心梗和脑梗,所以,更须严肃认真对待。第三是坚决杜绝糖尿病。我现在空腹血糖已经控制在5.0以下了,但存在一定程度的“麸质”过敏,也许存在一定程度的乳糖不耐受。回想一下,自己小的时候不过敏,求学期间也一般,但工作以后,过敏状况越来越严重,直到多次出现哮喘症状。当然,后来采取一些措施,现在好多了,而且是最好的,但与正常人比起还是严重的。我高度怀疑过敏症状与饮食等引起的内环境的相关物质的不足有关,因为我对付过敏采取的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喝水而已。按照上面的思考,糖尿病可能是健康的最主要的杀手,是万恶之源,包括阿尔茨海默症也称作三型糖尿病。第四是做好基本防护,做好基本工作。诸如吃饭、喝水、刷牙、防止外伤、清洁环境等等,下面就从最基本的环节说起。
1、吃饭。“正饮”其中就蕴含着正念饮食的概念,在吃饭时要全然的觉知。说实在的,尝试过,感觉很好,但日常几乎没有做到。本次疫情袭来,单位中午改成送饭,办公室吃。一开始,我按照过去的方式吃,感到与堂食比品质太差,难以下咽,后来,我想到了“正饮”,虽然做不到全然的觉知,但要做到每一口饭都嚼碎了再下咽。尝试了一下,效果极好。我感到嚼馒头比较嚼米饭香甜多了,于是,吃米饭时就要放进一些菜进去一起嚼。嚼肥一些的肉比嚼瘦肉香多了,嚼纯粹蔬菜味道最寡淡,而且有时菜味还不好下咽。这时,我突然理解了父亲最终那些年不吃菜,爱吃肉,细细品来,菜确实不好吃。吃饭的过程也就比之前多十几分钟,但感受到了大餐的味道,几乎每一口都是滋味足足的。时间长了些,但吃的反而少了些,饭后肚子也比较舒服。
过去讲究一日三餐,现在我采取了14小时禁食,力争晚上只喝水,不吃饭。有时事情较多,诱惑也挺多,但尽量坚持,效果还是不错的。原来,我空腹血糖5.5左右,现在5.0以下。根据专家的说法,空腹血糖低于5.0,人体就不存在胰岛素抵抗,一句话,就没有向糖尿病发展的趋势;反过来讲,只要空腹血糖高于5.0,人体高可能性存在胰岛素抵抗,正在向糖尿病发展,仅仅是速度的快慢而已。
生酮饮食时下比较流行,布来得森教授也将其作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主要方法之一大力推广。据了解,生酮饮食在治愈顽固性癫痫症方面有十分显著的效果,而且无后遗症。我没有采用,主要是太麻烦,也存在一定的酮酸中毒的风险。一定程度上,14小时禁食可能产生一些轻度酮症。我感觉,生酮饮食还需专业人士的监督指导之下,有序的展开。但限制热量,减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应该是整个饮食总的原则,糖多了有损害,脂肪和蛋白质多了也不好,食物过多对人体是一种伤害。
我高度怀疑自己“麸质”过敏,本地缺少相关的检视,但减少麸质饮食对身体好处还是多多的,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大多是以富含麸质的食物制成,减少麸质饮食难度不小。还需要制定措施,寻找检测方法,努力贯彻无麸饮食。当然,控制麸质的目标还有一个,就是防止肠漏,防止脑漏。麸质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可能加大了小肠上皮细胞的间隙,或者是加大了脑部血管细胞的间隙,从而让有害物质进入血液,进入大脑,造成一系列的损害,防止“肠漏和脑漏”是我们必须做好的一件大事。
2、 喝水。理解了巴特曼博士的思想后,我基本做到了一天八杯水,总体超过了2000ml,早起第一件事就是一杯300ml的温开水。几年下来,慢性胆囊炎治愈,头脑发蒙发胀的感觉消失了,过敏症状也得到了相对的缓解。这事很简单,成本很低,但效果很显著。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明白了,人体所有的代谢都必须通过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分隔成许多的区域,但通过循环系统连接在一起,控制着人体的新陈代谢,其中水是人体内环境中最主要的成分,缺水意味着人体整体工作效率的大幅度的降低,而且,由于人体器官优先级的不同,出现各种不良状况。在我眼里,水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溶剂,她成了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每个水分子都有阴阳两极,自己时常分离一下,与遇到的各种分子、离子,自由组合着,自由碰撞着,演绎着人体内环境的“世纪大战”。这些分子、离子都运动着,震动着,相互传递这种能量,实现着温度的均衡,影响着细胞内外的运动的传递,所谓生化反应的发生。这就是了不起的水,简单的水。
要多喝“自由水”,不是所谓的茶、咖啡、饮料等等,八杯水是“自由水”。上午我也喝一两杯绿茶,摄取一些茶多酚,增加一些抗氧化性。有时也换成咖啡,犒劳一下自己,但现在已经不再加糖了,口感也挺好。绝对不可以爆饮高含糖饮料,否则急性胰腺炎随时可能到来。
3、锻炼。相关的内容我打算在《论健康4---正行、正坐、正卧》中详细思考论证,现在想把个人认为最重要的讲讲。一是有氧运动让人体愉快,一个实例是一位马拉松选手,中途意外骨折,竟然没有察觉,跑了很长时间才感到疼痛。因为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人体会产生大量的多巴胺,让人愉悦。这其实也是进化的产物,过去,长时间奔跑是人体获得蛋白质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人体产生多巴胺,有利于人体坚持下去,获取猎物。二是运动要达到一定程度,能够产生脑源性营养因子。这样的实例也很多,因此,运动员绝对不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而是四肢发达,头脑更发达。三是短时间运动达到人体极限的80%的强度左右,可以有效的提高人体的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的提高虽然加大了能量的消耗,但可以提高体温,提高免疫水平,同时还能有利于减肥,控制体重。四是锻炼脑力。用脑才能防止大脑的衰退,符合人体用进废退的基本原则。方法很多,需要认真选择,冥想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4、补充营养品。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知道了人体内环境控制着人体细胞的一切活动,内环境有了充足的物质,细胞的新陈代谢就会正常进行,甚至细胞的变化也会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否者,细胞就会工作不正常,甚至造成凋亡等,造成人体的相关机制向损害人体健康的方向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体摄取食物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很难恰到好处,很难适可而止,这样人体内环境的一些成分就发生了变化,影响了人体的整体健康,药物摄入是一种选择,食物和以食物为依托的补充剂,诸如维生素、矿物质等,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食物和以食物为依托的补充剂与药物有什么区别呢?一个是进化选择出来的,日常人体经常摄入的,多少对人体的伤害都较少;另一个是人类研究发现的,或者是人类自己合成的,虽然经过所谓严格的审查,但其毒副作用依然不十分的明确,没有经过进化的选择。因此,通过食物等的摄入,改变人体内环境是最优的选择。通过学习布来得森教授的著作,我开始关注同型半胱氨酸,发现远远超过他的标准。服用了一段时间相关的B族维生素,感到效果良好,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收获,打算继续服用观察。下一步,结合个人体检指标,适当的补充一些营养素、抗氧化剂等。
结束语:终于开始画句号了。从《论健康Ⅱ》算起有近4个月了,从正式撰写《论健康Ⅲ》开始也有十几天了,又是一次艰苦思维,又是一次大获丰收。
为了保持思绪的连续性,在文中有了大量的模糊语,诸如相关、物质等,没有讲具体的物质的名称,缺少详细的告知,似乎少了一些严肃性。本文始终是认真的,因为想探讨的是人体的新陈代谢大的规律、大的机制,想掌握其主要脉络,许多无关方面就进行了取舍。另外,文中还大量进行了猜想,当然运用的是自己已经掌握的相关基础科学知识,努力做到严谨,但难免还会有疏漏,当然很多内容缺少试验,缺乏实际例子的支持。但我想用区区两万多字,要弄清楚主要方面已经不容易了。无奈,我将文章撰写的基调设定为是写给自己的,所以自己理解的、掌握的东西,写的十分的简单,自己不清楚的,渴望理解的又尽量多写,这样与许多人的情况就不符了,但这毕竟展示了个人的思路,仍然有其价值。无论是网上,还是相关书籍,像这样撰写的文字几乎没有,也许这算作其中的价值吧。
写到这里,我掌握了一些新东西,已经开始受益了,我相信,只要认真阅读此文,理解主要内涵,并在个人生活中践行,一定会受益。
今天呼和浩特下雪,看到窗外的飞雪,我想:天兮乌云密布大雪飞,地兮飞沙走石白雾迷,山兮巍然耸立高入云,河兮浩浩汤汤永不息。
愿与科学思考为伍,愿与坚持真理为友,不断努力。
钻研分析功力不一般!下了很深功夫!赞一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