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惊蛰
% k3 M3 [( v6 Z' j5 w7 Y4 T5 N" T, s今天是09年3月5日,星期四 农历二月初九 九九第三天: U1 [3 E- z) J/ K" S9 X% m% n
听中央电视台讲气温将比二月平均提高3度。转贴如下:9 j9 w O3 B6 F& ]% y- ~
1、有关惊蛰的故事
- u- W- F$ c& z5 w# E i4 x0 O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周代的《礼记·月令》中也说:“东风解冻,蛰虫始振”。它反映自然物候现象。从这一天起,天气转暖,渐有春雷,蛰伏在泥土里的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出土活动,所以叫“惊蛰”。这时期虫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春耕春种大忙季节。农谚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修种完善责任田,惊蛰天暖耕耙地”$ {( B) y7 f6 p2 X7 X% |3 W
祭白虎不忘“打小人”
+ p+ E& ?4 C! ~除了祭白虎,广东人在惊蛰这天也有“打小人”的习俗。打小人者相信,惊蛰一到,不仅害虫全部出动,连小人也开始出来活动。而他们相信,到庙里打过小人后,就可以把引起病痛或纠纷的恶鬼统统赶走,在新的一年里便可以顺顺利利,不受小人的纠缠了。
" \; P7 O0 M+ @这次记者在梧槽大伯公庙实地采访发现,来祭拜白虎的男女,鲜见打小人的,有的也是三几个上了年纪的阿叔或阿嫂。只见他们用拖鞋用力往地上的纸人拍打,打完后还在纸人身上踩上几脚。以往有人在纸人身上扎针或念咒,这回记者未见。6 `" B7 L5 H- m1 H g2 Z( H0 w6 X
尽管祭拜方式因时代的变迁而改变,人们这么一拜一打其实也是一种情绪宣泄。这种发泄行为,对信众来说,也许能达到心理治疗的效果。
! e9 n% }0 E8 q7 a& w1 s国大中文系主任李焯然副教授受访时说,惊蛰祭白虎、打小人在港台地区,甚至马来西亚都很普遍,跟其它祭祀活动一样,其动机可能林林总总,包括求取心安理得、消灾、保平安、求财、答谢神恩的庇佑等等。) n7 D$ P; B) {$ v) R
他说:“近年来,每逢重大祭祀日子带学生到庙宇进行户外考察工作时,总是看到人山人海的场面,这也许是怕输社会心理的另一种体现吧!”
' e/ k( j0 b. h& i a至于是否因为近来新加坡经济不景气,受恐怖活动威胁,病毒肆虐而促使寻求心灵寄托者人数上升,李焯然副教授说:“因为没有确实的统计数字,很难说得准。”
& G5 }& u+ V; C6 D4 c( B中国传统历法是将全年分为四季二十四节气,四季就是春、夏、秋、冬,节气则是立春、清明、立秋、冬至等,惊蛰是春季的节气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阳历3月5、6或7日。按字面解释,“蛰”指冬眠,“惊蛰”是指蛰伏在泥土中的生物开始出土活动。 ( L* e3 E- {3 a) f! I" K
生物一出土,便开始觅食。按广东传说,凶神之一的白虎(俗称虎爷)也在这时出来找吃的。在古老的农业社会里,老虎为患是常有的事,为求平安,人们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这是惊蛰祭白虎的由来。9 C2 V, U3 z% h! ^# b2 @! K5 B4 u" E
也许是广东这一传说的关系,据说,早年新加坡惊蛰祭祀白虎的信众也以广东人居多,现在则已成为不同籍贯人士竞相沿袭的传统,连一些印族同胞也效法。由于惊蛰祭祀的普遍,现在许多庙宇都安置了祭白虎的下坛,以方便信众。" }8 {/ L0 }- m# \: Q. |
这一尊尊供祭祀的白虎(塑像)通常獠牙张嘴。信众相信,祭祀时以猪油抹其嘴,它就不能张口伤人;以蛋喂食,饱食后的白虎就不会伤人了。按传统,那蛋必为鸭蛋。现在鸭蛋难求,唯有叫虎爷将就点,改吃鸡蛋了。
8 @9 b8 N3 I+ t2 ^% d* Y4 }祭祀者心目中的惊蛰
0 H5 o* H: Z* t- s40多岁的秘书朱丽,年年惊蛰都祭白虎,这样的习惯已持续了20多年。
7 m& [' W$ _( e5 i8 \8 G; |她说,现在工作压力很大,祭了白虎,希望贵人相助,工作顺心又顺利。 7 C4 T* k8 d$ S% c" `
一名不肯透露姓名的男士用英语告诉记者,这是他头一次祭白虎,虽是顺从父亲的心意前来,但他相信白虎能庇佑他和家人,希望祭祀后家人和自己的健康能获得保障,自己的工作也顺利。* ]2 h7 }: ^; K+ [* T
卖虎爷祭品的商店0 k4 F' i C8 ` s% T- g3 E
“广昆昌”是赛阿威路一家已有68年历史的广东人传统杂货店,由于过去惊蛰祭白虎和打小人者以广东人居多,因此一路来都有销售祭拜白虎的祭品。; F# f0 ?0 i/ v/ n& B8 L
杂货店老板娘三嫂说,以前农历新年过后,便有顾客来询问何时为惊蛰和白虎开口的时辰。因为一些信众相信只有等白虎开口后祭拜才能达到他们预期的效果,有者还要求在白虎张口的那一刻祭拜。* Z2 L5 G% s7 w3 |9 w
2有关惊蛰的谚语
% j& e' d" {% B f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 0 O7 o% B. a7 n' |, F& D
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 & s# r5 d9 \" R" u* V% {
惊蛰闻雷米如泥 1 x7 h. p7 Q5 K ^! U/ D
惊蛰雷鸣,成堆谷米。
U& F* n$ u6 u) y) Z0 w! v( c◇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1 B7 s4 Q' j V0 p0 a; t ◇ 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5 I, }" J. ^6 M4 L' ^0 b! P7 J% P
◇ 冷惊蜇,暖春分。
g; M3 Z6 w$ V: a% r! L( c+ B( s ◇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9 K1 J9 }7 b+ f s6 P2 d4 {: p" t4 W ◇ 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 A/ W, Q/ o2 l6 o+ O% h/ v ◇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8 o. }/ ^) i B% B' a) x6 x7 X/ x ◇ 惊蛰不藏牛。 % a# B5 u( H9 W, d0 [
◇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8 i& [* {& E5 V0 W4 u2 U8 x4 Y) j ◇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4 c8 v4 ~. V) e' S! Q) i6 U3 d ◇ 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 9 H+ d8 Y0 ?" h) Z/ z0 d-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