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0 D: V* F y& ? Z# v8 P& Z2 U# L4 T8 b 祠 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相当于纪念堂)。这点与庙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据《汉书·循吏传》记载,“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及时(指诞辰和忌日)祭礼不绝。”东汉末,社会上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由此,祀堂日渐增多。 ( Y' U6 g+ |/ D- b: H/ t. P3 c& ]- u2 i. d7 z N
! g. s$ p. ~7 g+ [ w观 《释名》云:“观者,于上观望也”。观就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史载汉武帝在甘泉造“延寿观”,以后,建“观”迎仙蔚然成风。据传,最早住进皇家“观”中的道士是汉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汉元帝顽疾而被引进皇宫内的“昆明观”。从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筑称之为“观”。 ( N, {# C( c/ U5 f 3 r0 ^% W% [, O; A $ J7 h7 C. O& B6 L庵 古时是一种小草屋,即所谓“结草为庵”。旧时文人的书斋亦称“庵”,如“老学庵”、“影梅庵”。汉以后建了一些专供佛徒尼姑居住的庵堂,于是“庵”也就成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专用建筑名称了。$ f( |& O0 S& G" b* A
3 _7 p; _3 }0 ~& u6 r" n% |
寺、庙、祠、观、庵各有区别,不能混淆。 6 ~& `$ j. C6 A. n, M5 Q% V4 y! j8 G! P! n
- s5 K5 m) A0 I$ i) w+ k& |- @